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考验中回应工人呼唤 百年的奋鬥\撰文:林锦仪、余非

2020-11-22 04:23: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街外工程部工人被迫离开电车厂前摄

  编者按:《由民初到当代──穿越百年的汽车、电车、小轮、物流四工会风采展》早前於香港海事博物馆长廊展览厅举行。展览是一次契机,让历史照片及文物在纪念活动的带动下被整理、被聚在一起让公众接触。是次展览有丰富的资料图片及解说文字,此外也有不少历史实物,例如,电车工会有珍贵的当年会刊、个案小册子以及会旗等。汽车工会有当年的司机工作服、车票、一些历史文件及刊物。物流从业员工会有昔日的理货员执照、劳资协议书等等。小轮业职工会更拿出当年孙中山大总统颁发的奖章。工会百年史回顾展,大概是香港首次,展览虽已完结,但可以用文字记录,分两期刊登,让读者继续细味这些珍贵的史料。

  翻阅旧材料便知道,参展百年展的四家工会,乃至其他也有百年历史的工会,大多是在群众呼唤和期望下进行筹建。行业内的工人热切期待工会成立,遇挫折也锲而不捨;一年不成功,两年、三年地争取下去,反映他们亟需要一个机制为他们取回被过度剥削的权益。工人都几乎被榨乾了,太苦也太不公平,於是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不轻言放弃。说到困难,用今天的认知未必掌握。会以为“不过是成立一个组织而已,有多难?”答案是:真的很难。

  百年前的这些工会 在热切期待中诞生

  成立工会难,先不谈政治上的压力,简简单单说通讯。当年,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微信群组,连有线固网电话也没有或不通行,讯息如何传递,不方便的程度可想而知。而成立工会涉及多方讨价还价、来回议决,光是如何协调,已非讯息年代下的人们可以想像。

  一批批站在最前线的工人、那些少数的“先进精英”,是凭毅力、能力及魄力,引领工人群众同心协力令工人组织得以成立。

  从慈善会到存爱会──“香港电车职工会”

  图:1950至60年代电车工会会员证

  当年成立工会的难度,反映在绕圈子、巧立名目。因为打正旗号成立组织团结工友争取权益,於当时是被压制的。

  以电车工会为例,1920至1921年在先进工友的参与和团结下,经一定酝酿和实践,成立“香港电车工业竞进会”,不是直接以工会的形式出现。1930年,电车工友组织了“营业部慈善会”,落实了疾病互助及照顾仙遊工友家属等福利工作,打出来的仍然不是工会的名目。1931年将“慈善会”改组为“香港电车公司营业部华员职工存爱学会”,至1937年更名为“存爱会”。之后就经历香港沦陷。光复后将之前的存爱会删去“营业部”三字,从此正式成为全厂性质的工人组织。至1948年4月,存爱会与23间工会(即合共24间)联合成立“港九工会联合会”。之后同年9月,存爱会才正名为“香港电车职工会”。

  以“研究”开展会务──“汽车交通运输业总工会”

  图:为了响应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工会於是发动会员回国一展所长。图为会员在1958年回国参与支援建设时,在九龙火车站合照留念

  而现在汽车交通运输业总工会成立於1920年,成立之初,由於当时的港英政府不批准成立工人组织,因此只能以“摩托车研究总工会”,“研究”摩托车的形式成立,从而开展会务。至1948年才修改章程和明确工会的性质,并改名为“摩托车业职工总会”。

  “摩托车业职工总会”发展至1987年,再次改名为现在的名称“汽车交通运输业总工会”。

  热心工人挺身而出──“小轮业职工会”

  图:工会开办“船主班”,协助工友提升职业技能

  成立一个符合工人期望的工会有多难,可以用小轮工会为例。这个案反映,因为一切是在探索中前行,工会得以成立之初,未必发挥想像中的作用。於当时,一切都是草创,没有太多成形的先例和範式可供参考。於是一切要在探索和总结中前行。小轮业界这个工人组织的成立过程,值得一知。

  惨被剥削 工人敢怒不敢言

  “群兴航道会”成立於1921年,是小轮业职工会的前身组织。这个组织当时只限於在小轮上工作的船主和大偈参加,有点俱乐部的性质。后来行内工人迫切要求有一个代表工人声音的组织,於是1921年成立了“香港华人船主司机总工会”。工会成立后,先辈们曾於1922年在广州成立分会,并设立航海技术研究班,为造就航海人才作出贡献。至於工人方面,小轮工人面对各种不合理的待遇,例如工时过长,经常日以继夜留在船上长期工作,日晒雨淋就更不在话下了。艰苦的工作条件即使工人予以忍受,但职业饭碗毫无保障,无理解僱和扣薪时有发生,甚至被无理殴打也有之。面对种种剥削和欺压,“香港华人船主司机总工会”没有发挥保障工人权益的作用,为了生计,工人敢怒不敢言。工会因为起不了作用,於1957年人数下降至只剩十多人。面临解散的危机下,一群热心工人挺身而出,有担当地对工会放手整顿,以维护工人权益为大前提,用实际行动吸引小轮工人重投工会怀抱。小轮工会的会务起伏,令工会在挣扎中不断成熟成形,正式确立维护工人权益为主要方向。

  至1976年,工会更名为 “小轮业职工会”。改名事小,主要是把从前没有包括在内的小轮工人和码头职员也包括在内,令会员覆盖面切合实际情况。现在来自海上交通、运输、遊艇、海上工程船的船员及公司管理层,只要他愿意都可以加入“小轮业职工会”。

  首要争取工人权益──“物流从业员工会”

  图:有关理货员申领执照条例的政府公函通告

  物流从业员工会就是因应会员性质、行业发展等原因四度更改名称。原名“海陆理货员公会”的组织,於民国九年已成立,是由一班船公司高级职员及洋行买办成立的;之后,逐渐有海陆理货工人加入。初创成员的成分决定性质,这个“公会”用来经营业务。公会的顶层运作一直由“高级人员”把持,很多包工工作都由他们支配,工人的薪金除了要扣除会费,还要分一份给这些买办。在重重剋扣下,工人生活过得很艰苦,就像他们在《工人之路特号》第三百二十八期的一篇文章所说:“买办阶级是个压迫工人的一个阶级……我们记得很清楚:我们工会在民国九年成立后,已被一般买办阶级,和一般改良派的陈旧领袖把持个淨尽了”,这就是工友感到要改组公会的原因。

  1978年签订首个工资协议

  后来,於《工人之路特号》第三百三十六期内〈祝海陆理货员工会改组成立〉一文有如下说法:“海陆理货员工会是成立很久的,在前时候是海陆理货员公会,……海陆理货员工会不日改组成立了,改组成立了,就是新生命诞生之期。”改“公”字为“工”字事小,性质改变才是关键。工会性质从此确定以争取工人权益为首要。上世纪六十年代工人待遇低,没有什麼保障,为了加人工及提高劳工福利,曾发动全行业日薪理货工人罢工九天。直至1978年,在劳工处见证下签订第一个行业劳资工资协议,行业工人的工资水平才有了一定保障。

  近二十年来,又因应行业发展改名为“物流理货职工会”。直至2018年,行业发展愈趋成熟,於是工会名称改为“物流从业员工会”,会员来源就更加广泛了。

  结语

  由上文可见,这些百年会龄的老工会都是由清末民初走过来的、当时的“新事物”。跟中国现代史同一命运,都经历艰辛不堪的上下寻觅。

  百年会龄的这四间工会,其成立及成熟的时间很漫长,既是对参与者在毅力及定力上的考验,也是工会会员凝聚力的测试。争取的时间长,吃的苦头多,少几分使命感也撑不下去。这种工会都有一份经悠长时间沉澱出来的浑厚和实力,从而产生的精神力量,也非比寻常。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