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香港优势仍在 共迎美好未来

2021-03-11 04:24: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酒店专业服务精神令我感动”

  主播席文:

  “在时间与成本、效率与情怀、生财与守信之间寻求到了微妙的平衡。 ”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卫视主播席文多次赴港交流,最近一次是在疫情前,临别时他在下榻酒店前台,给因出国还未回港的友人留下一盒西湖龙井,嘱咐他抽空来拿取。但疫情突如其来,出行不便使友人一直未拿取。

  “东西的价值也不高,心意到了就是。谁知一年过去了,突然接到香港来电,酒店经理很礼貌地用不太标準的普通话告知:席先生您寄放的东西酒店还在保存,辗转查到了您的联繫方式,冒昧打扰,请问是否需要继续留存?”席文表示,这样的“诚心、诚意、诚信”的专业服务精神令他十分感动。

  “我最喜欢从尖沙咀隔岸眺望,港岛繁密的灯光幻化作海上的星辰,明亮的大屏幕上字体浮动,天星小轮在温柔的海风中缓缓驶离码头,城市的种种意象总能引发无限遐想。乘坐已有百年历史的天星小轮,一个繁荣璀璨的美丽海港尽收眼帘,熙来攘往。”席文称,大抵是维港的浪静风平使小轮的缓慢行迹成为可能,“正如给我来电的香港酒店经理一样,在时间与成本、效率与情怀、生财与守信之间寻求到了微妙的平衡,而不致耗尽彼此耐心。”

  “现代化的香港依然需要天星小轮,也需要通过这种传统的方式,记住过往、保留特色。”席文说,乘载和见证香港百年历史的天星小轮,将会和香港人一道乘风破浪,驶向希望之岸,驶向香港美好明天。

  村委书记余留芬:

  “港商出钱出力助贫困大学生”

  “无数港人同胞们支持内地乡村发展,与我们共进退。”

  “香港在我心中是繁荣、富饶、美丽的城市,香港的同胞也都很热情友好,我接触到的港人朋友性格都非常好。”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对大公报记者表示。

  为了贵州的脱贫攻坚,有不少香港同胞过去投资,助力山区农村的农业产业发展。余留芬的港人朋友何一心便是其中之一。余留芬透露,何一心在贵州山区投资一家种植猕猴桃、火龙果的龙头企业,为他们提供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在投资贵州山区的过程中,何一心也对这片贫瘠的山区建立起深厚感情,不仅在农村产业技术上出钱,也在农村教育方面出力。

  “他是一个非常直爽、很讲义气的大哥,他经常带着他种的茶叶跟我们一起分享,也经常去贫困户家中走访调研,关心他们的收入问题,还帮助了很多贫困大学生上学。”余留芬告诉记者,在贵州山区,有很多没有父母、家中遭受重大灾难的贫困学生,他们上学问题面临很大困难。“何一心专门请我帮他找到我们教育局的领导,挑出几十个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一直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这些过程中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十年前,我们贫困山区人民对繁华的香港大都市是仰望的,从来没敢想香港同胞会来我们这边投资,会和我们成为朋友,但今天,无数港人同胞们支持内地乡村发展,与我们共进退。”余留芬感慨道:全球一个村,中国更是一个村,香港同胞与内地朋友近距离交往,心连心的沟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这就是我们期盼的。

  余留芬表示,在开启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鬥目标迈进之际,“我衷心祝愿香港繁荣稳定,香港同胞们平安健康、美满幸福。我们一起渡过难关,春天就在眼前。”

  北大教授张颐武:

  “城市充满活力 港生热爱中华文化”

  “香港是一个中华文化血脉永流的地方。”

  1994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第一次到香港中文大学做研究工作,那时的他还是个年轻学者。他向大公报记者忆述与香港著名作家陶然先生相识交往的经过。“这件事我至今难忘,当时陶然先生知道我到香港了,打电话说一定要来看我;我说我是晚辈,理应我去拜访您才对,但他坚持要来。见面后陶然先生讲述了自己在香港的写作历程,也讲述了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内容对内地、对国家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张颐武说。

  初次到港,陶然先生非常热情地带他到处走走看看。“后来我们去了山顶,我看到香港壮美的城市景观,香港真的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他称,很幸运在香港有这样一位好朋友,斯人已逝,惟这份情义永存心中。

  近年,张颐武多次赴港交流,很多香港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深情和热爱让他印象深刻。他举例称,在受邀作为评委参加的港生中国国情知识大赛上,其间一名香港中学生非常认真与他讨论苏东坡的诗词。“他要学苏东坡的诗词,要了解苏东坡这个人,跟我进行了十几分鐘的深入交流。”张颐武表示,这个香港中学生虽说着一口磕磕巴巴的普通话,但他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兴趣,“这让我感受到,香港还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也是一个中华文化的血脉永流的地方。”

  “经历过坎坷与风霜,有了香港国安法、有了‘爱国者治港’,相信香港明天一定更美好,香港未来一定会更璀璨辉煌。”张颐武有信心地说。

  气象专家张兴赢:

  “盼与港联手引领科研保护地球”

  “收看香港回归典礼至今仍印象深刻。”

  “70后”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张兴赢,早在攻读博士时就与香港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的相关研究组有很多学术交流。”他期待,“十四五”期间香港重新恢复往日的繁荣稳定,“我也希望能和香港的科技同行有更多学术交流合作,联手引领国际地球观测领域的前沿科技研究,共同致力於地球观测和保护,促进人类家园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印象中,香港是一个繁华国际化都市,一直都保持着繁荣和勃勃生机。”张兴赢说,香港回归那年他正值高考,“我印象特别深刻,虽然离高考就几天了,中学还专门组织学生在学校礼堂集中观看了香港回归典礼。”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何一心与张兴赢在政协同组,且是福建老乡,两人交流较多。张兴赢说,去年两会何一心在小组讨论发言上厉声批评乱港分子,接受新闻採访时也毫无惧色,强烈谴责暴力乱港行为。我私下问他是否担心回港后遭到乱港分子攻击,他特别激动地和我说:“我怕什麼!这些乱港青年就是缺少教育,我们必须大力发声警醒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张兴赢说,自己有很多香港朋友,到中国气象局工作后,他与香港天文台、香港中文大学太空研究所,以及香港大学等在卫星遥感科技领域开展了很多合作互通。他常与所在界别的港区委员交流,也常与在京的香港大学生一起参加活动。2019年中秋节期间,他参加了全国青联举办的青联委员与港澳台在京大学生共度中秋的活动,至今仍与许多港生保持着联繫。

  防灾专家刘春平:

  “港设施完善 湾区可共建灾害联防机制”

  谈及对香港这座城市的印象,2017年的香港之行让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刘春平记忆犹新,“感受到香港同胞的热情和专业服务,同时也很遗憾因为语言障碍,未能做更深入的接触。”他说,他与同组的两位港区政协委员有过一些交流,“可以感受到香港委员们浓厚的爱国爱港情怀。”

  刘春平说,香港是海滨坡地城市,主要自然灾害是颱风、强降雨及地震和诱发的其他灾害。“香港城市设施较完善,市民在应对一般灾害方面的意识和素质比内地高,但对大灾巨灾等小概率灾害还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为防灾减灾专家,刘春平建议香港与湾区城市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协同应对重大灾害。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区域地位特殊、社会要素及财富高度集中,是典型大都市城市群,城市运转、市民生活对基础设施强烈依赖,特别要注重大灾巨灾联防防控。他建议协调区域城市群相关政府,建立统一的城市群灾害联防联控机制,加快建设大灾预警体系。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