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平衡利益/推电子道路收费 社会争议多年

2021-09-27 04:27: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本港电子道路收费多年来只闻楼梯响,至今未有推出时间表,据运输署网页介绍,电子道路收费是纾缓地区性道路挤塞的交通管理工具,建基于“用者自付”原则,驾驶者在指定时间使用收费区内道路才需要缴费,称能在环境、经济及社会方面为社区带来莫大裨益。  

  事实上,有关电子道路收费自1980年代政府已有意推行,唯一直未被采纳,反观世界各地已有多个城市设立相关交通措施,本港可谓大落后。

  香港运输研究学会资深会员熊永达赞成推行电子道路收费,形容为“路就係得咁多,视乎点分配使用”,因此,他认为该措施是最有效的交通管理工具。不过,他称生态较多元化的铜锣湾区未必适合实拖,建议先在商业核心及相对富裕的中环区先行,理念与政府倡议的“中环核心区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如出一辙。

  驾驶习惯须改变

  熊永达解释,推行电子道路收费,必须考虑区内的经济活动是否受到影响,衡量及盘算多方的利益,故多年来社会一直存在争议。如果导致经济损失大于塞车所衍生的损失,便不适合。

  然而,熊永达认为要改变的是驾驶人士的习惯,参考海外多个国家及地区,驾驶文化是载客最多的工具优先,车辆见巴士会主动让路,情况犹如见到救护车响号,车辆需要让路的道理一样。他认为此举有助解决塞车问题,所以政府可考虑从教学及宣传方面着手。

  大公报记者叶浩源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