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骗徒发疫财 网售假成药

2022-03-17 04:24: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警方表示,骗徒会开设像真度较高专页或盗用卫生署标志卖药,瞒骗市民。

  【大公报讯】记者王桦报道:第五波疫情大爆发,市民对防疫产品及连花清瘟胶囊的需求甚殷,骗徒见有机可乘,近期相关骗案涌现,包括以售卖新冠快速测试剂名义行骗,也有骗徒开设专页,盗用卫生署标志和假冒药品生产商,声称售卖“连花清瘟胶囊”。

  已注册中成药附香港编号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科技罪案组高级督察任浩贤讲述骗徒犯案手法,“先做些像真度较高的社交专页,再盗用卫生署的标志,亦都会用一些与药品生产商很相似的标语或图片来做一个专页,表明自己是卖这些药物。”任治贤指出,“骗徒觊觎市民想快点拿不同的快速测试剂心理,所以通常将这些所谓的快速测试剂卖得比市价低。”他提醒市民,只要仔细留意卖家过往交易的评价,其实不难发现当中的“漏洞”。

  另外,上月警方发现有骗徒开设专页,盗用卫生署标志和假冒药品生产商,声称售卖“连花清瘟胶囊”。警方遂向香港代理查询,回复得悉并没有开设社交专页出售有关货品。卫生署近日亦检获两款未经注册药品,分别名为“以岭连花清瘟胶囊”及“莲花清瘟胶囊”。署方表示,所有已注册的中成药于标签上附有香港注册编号,格式为“HKC-XXXXX”或“HKP-XXXXX”,而注册的药剂制品于包装上须附有香港注册编号,格式为“HK-XXXXX”。

  至于电话骗案,今年1至2月有八宗,涉款约380万元,手法包括有骗徒冒充卫生署人员等,称事主可能去过高危地点要检疫,当事主否认就称对方身份被盗用,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户口号码及密码调查。警方建议市民在网上进行交易前,应透过可信赖的中介平台,以及查阅买卖双方过往的交易纪录,以减低受骗风险。

  此外,海关商标调查科监督区建伟接受《大公报》查询表示,疫情持续,海关一直密切注意涉及疫情相关的违法案件,包括冒牌货物及虚假网路诈骗行为等,若发现有违法行为会迅速果断执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