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两岸 > 正文

“中国人的传统就是永远不忘根本” 郝荣村民清明追忆郝柏村

2020-04-02 14:55:05大公网 作者:陈旻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是2007年清明时分,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在《重修苏北郝氏宗谱序》中以此表达自己的心情。13年前,郝柏村在此《序》中郑重表示,“我的子孙都成长在工商社会的城市,不可能再回到农业社会的老家,将来更遍布海内外,所以我特别珍惜这次修谱,否则他们将不知根在何处。”3月30日下午,郝柏村离世的消息传来,他念念不忘的出生地江苏盐城市盐都区葛武街道郝荣村,其族人郝龙发、郝汉生等在郝氏故居堂屋里布置了灵堂,前来悼念乡亲们络绎不绝。

郝柏村故乡江苏盐城市盐都区葛武街道郝荣村,在郝氏故居堂屋里布置了灵堂 大公网盐城传真

“让子孙们记住自己根在这里”

郝柏村故乡江苏盐城市盐都区葛武街道郝荣村,在郝氏故居堂屋里布置了灵堂 大公网盐城传真

葛武街道初级中学职工、盐都区台属联谊会副会长郝汉生说,“郝柏村先生和我同出一门。他和我的爷爷是五代以内的堂兄弟。2011年春天,他从台湾回来,在村头广场和我父亲郝龙华交谈了足有二十分钟。对柏村爷爷的去世,我们全家人很是悲痛。”

悼念郝柏村的乡亲络绎不绝 大公网盐城传真

郝柏村每次从台湾回乡祭祖扫墓,从主持仪式,到点蜡烛、敬香火、燃纸钱、放鞭炮等,都是葛武企业家郝龙发直接服务的。闻讯郝柏村先生病逝,郝龙发说,"家乡的这条路他从台湾过来最后一次走是2011年上半年,91岁高龄的他率领海内外亲友几十个人回来祭祖、扫墓。老爷子和他的家人还在村里设施简陋的宾馆住了一宿。那晚他对我说,我这次回家是最后做一个交待,让子孙们记住自己根在这里。他说,龙发啊,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就是永远不忘根本,记住祖宗训导。"

村民自发悼念郝柏村 大公网盐城传真

郝龙发说,近十年来平时我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关注他的消息,年年都盼他回来再看看。

此为郝柏村童年时住过的小屋 记者陈旻摄影

族人郝清明在外地经营企业。他说,郝柏村辞世,他反对“台独”,遗愿是“永远维持台湾和平安全”,“我为自己是他的乡亲而自豪。”

郝柏村花费工夫修订的《重修苏北郝氏宗谱》 大公网记者陈旻摄影

郝柏村心系故里,自1999年开始,从台湾一共回衣胞之地郝荣庄六次。他每次回来,村里乡亲家家户户倾家出动迎接他。

首次回到阔别61年的家乡,郝柏村在乡亲的簇拥下,畅叙乡情 本报盐城传真

4月1日下午,30余村民聚集在郝荣村郝氏故居东门前,追忆郝先生。郝荣村原负责人郝长松说,郝柏村生在长在我们村,父母的墓在这里。他始终关心家乡,每次回乡,都对怎样发展好家乡提建议。他在葛武肇基小学设立了教育基金,村子北头净土寺门头匾字就是他请台湾星云大师题的。他还亲笔题写江苏盐城盐都台湾农民创业园。

郝荣村里郝氏祠堂,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乾隆年间扩修,民国十年(1921年)再修。如今是郝氏族人供设祖先的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大公网记者陈旻摄影

也因为郝柏村先生的个人影响力,其家乡郝荣村早已成为大陆3A旅游景区,现正大力打造禅修小镇。

郝氏故居管理员郝龙干说,“在郝荣庄,柏村爹爹是十八世,他的辈份最高。平时庄上人一提起他都很尊敬。老人家的灵堂布置好了以后,郝荣庄内庄外的人都到故居来吊唁。有的人还流下了眼泪。"

今年86岁的姚公雷说,“我家在郝柏村故居南边,仅一巷之隔。2005年郝先生从台湾回来,我上前向他问好、自我介绍,他一下子说出了我的祖父姚武广、叔父姚武汉的名子,使我感到很亲切很感动。他年纪那么大了记忆力这么好,头脑真是好。听说他升天了,我的心里一惊,痛啊!”

郝荣村第三村民小组,今年88岁的金荣林说,“记不得他是哪一年回来的了,我站在路边欢迎他,郝柏村微笑着问我姓什么,我告诉他后他说,你知道吗?你们金家和我们郝家是亲戚。郝荣庄一世祖贵四公夫人就姓金。他在询问我的父亲和祖父名字以后说,记得记得,说我的祖父还租种过他们家的田。”

74岁的郝长华回忆,郝柏村有一次回乡,我跟着他在村子里跑了两个多小时,他记得我的父亲郝奎刚在他家做过农活等不少细节。他高兴地对我说,郝荣庄的变化太大了,茅草屋变成了瓦房,小孩子都有书读,儿童相见不相识。

郝荣村的乡亲们痛惜郝柏村先生的去世,盼望他能长眠于家乡,纷纷祈愿两岸和平发展,以慰郝先生在天之灵。

修族谱 留根脉

3月31日下午,曾多次参与接待和拜访郝柏村先生的盐都区原台办主任张宗煜 ,来到郝氏故居中的灵堂哀悼郝柏村。张宗煜说,他直面郝柏村先生三十余次,两人有过几次长时间的交谈和书信往来,他在离开区台办主任岗位时,郝先生特别写了一幅家和万事兴的书法作品赠与他。在他印象中,郝柏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无以替代。

郝柏村的母亲病逝于1940年,父亲于1944年病逝。盐城土改时,郝家因有100多亩地,被划为“地主”,房屋被分给三户农民,父母的坟墓也在土改中遭毁。

郝柏村有兄弟姐妹七人,哥哥和姐姐幼年出天花夭折。弟弟郝柏森和三个妹妹先后考上不同学校,离家求学。

1986年,两岸关系缓和,家乡盐城邀请郝柏森回乡。郝柏森在回信中表示:“如果家乡政策能支持中央的对台政策,修复好先父母的墓葬,我就回到郝荣庄探望阔别41年的乡亲并祭扫祖墓,以偿数十年思念家乡的夙愿。”

1987年4月17日,当地政府修复了郝柏村父母的墓。1988年,郝柏森致函《人民政协报》,希望修缮郝家旧居。

张宗煜说,原先郝家的房屋已经被居住的农民翻修过,政府在迁走三户住家后,根据村里老人的记忆,在1992年4月,由政府拨款30.5万元人民币,复原了郝氏故居余宗祠。此外,还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桥7座,建涵洞11座,筑路3.4公里,投工近10万工日,至郝荣村的一条公路于1991年9月竣工。

在郝荣村北庄,郝柏村题写的“郝氏故居”在朝东的大门之上,故居占地面积307平方米,正厅和南屋为主体建筑,有小院、客厅、父母与子女卧室等。

据张宗煜介绍,当地政府为故居复原颇费周折,他们打听到郝柏村的大妹妹郝锦春当年离开家乡时将一个箱子和一个柜子放在亲戚家。他们就想方设法找到那家人,赎回来放回故居。

最初故居的堂屋只有一张方桌,郝柏村在2005年和2008年回家时,都提及“我们家原来有两张桌子”。张宗煜就留心四处寻找,找来一张同年代的旧桌,重新布置故居。2011年,郝柏村回来,一看,“这个好!你们从哪里找来的?”

责任编辑:丁骁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