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北京观察 | “加快”内循环与“提高”产业链

2020-08-18 04:24:47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进入下半年,“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调整和着力方向。

高层政策口径的细微变化,可直观凸显出调整的紧迫性。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总结一季度经济形势、部署二季度工作时提到:“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而7月30日政治局会议总结上半年、研究下半年经济形势时,这一任务已经变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更突出的差别是,7月21日,中央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首次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仅仅时隔几天,30日的政治局会议,基调已变换为“加快形成……”

从“保持”到“提高”,是任务的升级;从“逐步”到“加快”,宏调节奏的变化一目了然。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郝明金也率队到上海等地考察调研“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而且强调该项工作是“受中共中央委讬”。

当前,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格局成持续震荡,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从贸易摩擦蔓延至多领域打压,“卡脖子”愈演愈烈。正是在此种大背景下,中国开始主动调整经济布局,将立足点更多地放在国内,借此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总体利益。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然而尖端产业技术和高端供应链被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成为最突出的软肋与短板。譬如,受美国禁令影响,下月开始台积电将不再为华为代工,部分高端芯片将成为绝版。另一方面,因应防控疫情,将生物医药、核心科技、精密制造等优先布局国内,加成为各国普遍取向。综合内外因素,“加快”内循环与“提高”产业链,是中国应对寒冬的当务之急。

需要注意的是,“内循环”是对经济策略的弹性调整,绝不等同于闭关锁国。官方也强调要“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亦非闭门造车,但须警醒外在风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