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公评世界 > 正文

公评世界/以“战略自信”应对美国的“战略耐心”\周德武

2021-01-27 04:24: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拜登执政近一周,其签发的行政令已有数十个。在如此短的时间裏否决前任如此多的政策,可见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的分歧已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虽然“拜登新政”遭到共和党的猛烈攻击,但民主党不会就此收敛,相反民主党将会更大胆地推行所谓的“政治正确”路线,包括在非法移民等问题上展现宽容,为民主党的未来政治版图涂上自己的颜色,否则两年之后的中期选举及四年之后的美国大选,共和党将捲土重来,民主党只怕会落得个昙花一现、追悔莫及的下场。

  拜登这几天内政与外交两不误。竞选期间他多次表明,上台之后将修复与盟国的关係,与之结成统一战线,以应对中国挑战。拜登已先后与加拿大总理、墨西哥总统及英法德等国领导人通话,除了双边议题之外,如何应对中国也是无法迴避的话题。反华是美国的“政治正确”,对华强硬是两党的基本共识,但在具体策略上,民主党更倾向於联手盟国,以“群殴”而不是“单挑”的方式遏制中国。可以预料,接下来拜登将与亚洲盟国通话,共同商讨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协作,拜登也算是用实际行动兑现大选的承诺。

  拜登外交团队的任职听证会正密锣紧鼓地举行,布林肯可望於1月27日正式执掌国务院。在关键岗位人手奇缺的情况下,指望此时出台全面的对华政策并不现实。

  中美元首虽未通话,但双方已有实质性过招。在拜登宣誓就职的同时,中国外交部就公布了对特朗普政府28名前高官进行制裁,这既是对美国採取的对等反制措施,也是对拜登新政府的一次警示,即任何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美国政策制定者、中美关係的恶意破坏者不可能不付出相应的代价。

  从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到白宫的记者会,中美两国领导人释放的大量信息足以被视为双方第一回合的政策试探。中国领导人明确拒绝了特朗普政府的“脱鈎、断供、制裁”等单边主义做法,也向“选择性的多边主义”或“伪多边主义”说不。前几天,中国军机掠过台海上空,美国航母出现在黄岩岛附近,军事上各自展示了不弱势的姿态。

  竞争是常态,冷色是中美关係的底色,中美之间经过这几年的较量,没有人再对双边关係抱有幼稚的想法,但竞争不等於双方不合作。中美双方打交道几十年,虽然双方曾多次表示希望建立战略互信,但互信始终没法建立起来,相反战略互疑与日俱增,以至於发展到战略对抗。在互信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如何管控两国关係?恐怕只能通过建立规则、确立双方大体遵循的红线和底线,这样双边关係才不致失控。

  需要指出的是,在拜登入主白宫的两个小时后,他在美国公务员的宣誓仪式上,饶有兴致地回顾了2011年访华时与中国领导人交往的情景。在如此重大的场合谈论中国,不会是即兴之作。拜登口中的“可能性”一词是媒体热炒的重点,的确,美国的未来有多种可能性,中美关係的未来也有多种可能性,关键是如何塑造一个对中美两国都有利的未来。

  白宫发言人普萨基昨天有关涉华问题的表述值得玩味:一是强调中美竞争的战略性、激烈性;二是强调与华竞争全方位性。她称,“这些年来,中国在内部越来越不民主,在外部越来越强势”,不仅中国与美争夺就业岗位,还在削弱美国的科技优势、动摇美国的国际影响力,美国需要全面梳理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政策并进行内部评估,用“战略耐心”应对中国对美国安全、繁荣及价值观的挑战。

  拜登新政府用“战略耐心”来形容今后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这个表述有一定的新鲜感。有没有耐心是磨出来的,就像很多急性子的人到了一定岁数也就不那麼急了。前几年中国崛起势头很猛,世界很焦虑,美国更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十年过去了,恐怕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适应能力也大大提高了,特别是这四年与特朗普过招,让许多美国人清醒不少,美国企图通过断供等极端手段,急於打垮中国,但结果是中国打而不倒,展示了一个东方大国特有的韧性。在笔者看来,对华保持“战略耐心”既是美的无奈,也是美新政府的现实选择。

  美国有战略耐心,欧洲国家有“战略自主”,我们更应有战略信心。就中美战略博弈而言,美国走的是下坡路,中国走的是上坡路,时与势在我一边,这是我们对美鬥争的底气,也是我们能够保持战略定力的客观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战略耐心”与对华遏制的“战略失败”可以说是近义词。

  中国崛起之势不可阻挡,中国人越来越自信地走向国际舞台也是必然的趋势。把中国的自信视为强势,把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归为异类,这本身就是一种西方式的傲慢与偏见。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仍在惯性中向前滑行,在拜登尚未痛下决心改弦更张的时候,让我们对美也保持一点战略耐心,趁势练好自己的耐力和内功,以防未来的不测之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