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女承父业/“足秤”才对得住别人

2022-11-24 04:23: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何太与“利和秤号”。

  雀笼师傅陈乐财后继无人传承手艺,“利和秤号”的事头婆何太,耄耋之年,也面临同样的处境。店内售卖的传统秤,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的脚步,淘汰好似一件必然的事。何太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在香港做这一行揾唔到食,又辛苦,莫说其他年轻人,就连我的子女也无人肯接手。而今已经不是卖木杆秤就可维生的时代了。”

  “利和秤号”位于今年宣布活化的油麻地果栏旁横街,是一间已有90年历史的木杆秤店。而今,油麻地旧区即将展开重建,果栏拟活化,何太为秤店选择了文明里休憩花园旁的新址,“我提前在这边坐一坐,让街坊习惯一下。”

  上世纪30年代,何太父亲黄源璋自广州学成归来,成为做秤师。17岁就在油麻地上海街一间药材舖的外墙“自立门户”,身为人女的何太也是少年时就开始学做小秤,于上世纪70年代女承父业,正式接手秤店。

  何太一边看顾着店舖,一边回应记者问题。她坦言,上世纪50年代是秤店的黄金期,“当时个个都要买秤:卖鱼的来买鱼秤,街市摊主来买肉秤,药材舖来买药秤……”然而待到上世纪70年代后,市面上的度量工具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弹簧磅、指针磅、电子磅等。

  访问间,有顾客前来店舖为其做中医师的母亲买秤,何太反复强调足秤,“秤是‘足秤’,才能对得住别人,也对得住自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