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重庆奉节:五方面持续发力 力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1-16 16:07:18大公网 作者:韩毅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奉节将加快建设山地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重庆市人大代表、奉节县委书记张果介绍,2023年,该县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和重庆市“两会”精神,坚持党建铸魂领航、产业发展先行、改革攻坚突破、整体智治赋能、社会民生固本、风险防控保安,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奉节将从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去年以来,该县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意识,已把招商引资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首先是齐心协力抓招商引资。”张果强调,奉节将协同推进乡情招商、平台招商、专业招商和云招商,紧盯清洁能源、眼镜、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方向,引龙头、补链条、建集群,力争全年招引企业220个、协议投资额320亿元。

  在此基础上,奉节将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加快菜籽坝抽水蓄能、博物馆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陕煤入渝储煤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新建续建项目325个,完成年度投资262.2亿元。同时,该县将精准务实抓要素保障,坚持系统观念,将水电气讯、物流、金融、用工等要素与产业经济发展统筹规划、一体实施,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不断提高要素保障能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张果指出,奉节将贴心暖心抓营商环境,树立全周期服务理念,打造“奉公办·更快捷”政务品牌;探索“企业秘书”、一站办理、全程代办等方式,帮企业纾困解难、节本增效,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并持续用力抓科技创新,实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数字化改革,打造数字政府,培育数字社会,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丰富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智慧园区等应用场景,更好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2年,奉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力兴业兴城、强县富民,围绕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全力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抓要素保障、抓营商环境、抓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该县成功引进华电风电光伏、华能风电、禾丰食品1000万只肉兔全产业链、万大眼镜等产业项目,百度数据标注中心、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罗普特算力中心投产运营,重庆第一座县域万达广场开工建设,投资84亿元的菜籽坝抽水蓄能项目即将动工。

  当地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已落地建成,郑渝高铁开通让奉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奉建高速、体育场、诗歌剧院等项目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68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厂房等项目全速推进。该县在国家级创建工作取得成效:白帝城·瞿塘峡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获批重庆市唯一的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奉节脐橙获农产品出口认证。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奉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亿元、增长4.3%,居重庆市第四、渝东北第二;招商引资综合排名渝东北第一。

  “四项任务”力促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展现奉节新作为

  张果表示,奉节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和重庆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按照“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要求,保持奋进者姿态、激发创造性张力,真抓实干、唯实争先,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中展现奉节新作为。该县坚决站好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奉节岗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助力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依托“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县”的自然优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培育气候、山上、水中、林下经济,打造康养旅居全产业链,促进生态价值转换,让绿水青山转化为更多金山银山。

  在加快构建山地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奉节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以培育清洁能源基地和西部眼镜基地为抓手,推动生态工业提速发展;以建设高铁生态城为引领,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以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推动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以深化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动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不断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同时,该县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空间布局,坚持产城景融合理念,推进东拓西移、南北联动、中部疏解,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进儿童公园、市民广场、城市步道等惠民工程,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智慧城市,打造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美丽奉节;推动城乡融合,坚持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增强县城带动功能,加快建设5个中心集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此外,奉节全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施好党建引领、百日攻坚、网格治理、投入强基、智慧赋能、品牌塑造“六大行动”,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更好地促进社会平安稳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营造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