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在沪港人 | 曹深诚:依海逐梦的公立医院首位“港医”

2023-02-07 15:08:29大公网 作者:张帆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曹深诚医生是上海公立医院的首位港籍医生。他从小立志学医为帮助更多运动员。在上海工作多年,参与并见证了祖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并立志守护更多人。

  2022 年的卡塔尔世界杯,阿根廷球星梅西是绝对的C位。但身在上海的曹深诚医生并没有太多时间守在电视机前看“故人”的重要时刻,“基本都是看精彩回放。”这位出生在香港的运动医学专家,早在北京奥运期间就是梅西等国际球星的兴奋剂检查医疗主管。之后的十多年至今,他还参与了很多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

  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会忘记,是上海给了他广阔的舞台。扎根上海的每一天,曹深诚都因热爱而忙碌,因使命感而不舍昼夜。

  所有志愿都填医科

  眼前的曹深诚,身着诊疗服,戴着医用口罩,仍掩饰不住运动健将的气质。这应该源于母校拔萃男书院的全人教育。在这所名校就读期间,曹深诚非常热爱体育运动,球类、田径等等都达到了专业级水准,还曾代表香港队参加各类国际比赛,获得过亚太定向越野赛亚军。

  运动又没有影响他的学业,忆起自己的医科启蒙,曹深诚归功于中学的生物老师。那位老师自己是会考(中学文凭考试前身)的生物实验考全港第一。“考解剖老鼠,他得到28分(满分30)。”但在给曹深诚授课时,老师却给他的解剖成绩打了28.5分。“他说之前没有见过比他好的。”这对年少的他是莫大的鼓舞,也让他意识到将来能用他的这双手去帮助更多人。“肯定第一件想到的就是做外科医生,我又喜欢运动,所以自然而然就想学习一项本领,把两者结合起来。帮助更多运动员。”那一年,他17岁。

  中学毕业,曹深诚参加了港澳台和华侨学生全国联考,所有的志愿都填了医科。遗憾的是,当年很多有医科专业的内地高校,并不招收港澳台学生。最终,他为了梦想接受调剂前往有港澳台生名额的福建医科大学。他说,在福建读书一年后,本有转学上海的机会,但要求他再从大一重读,“我不想浪费时间,所有没去。”

  刻苦和坚持为他赢得了优异的成绩。报考研究生时,面对北大医科还是上海医学院(复旦医学院前身)两所名校,因为后者研究方向是“运动创伤”专业,他便毫不犹豫选了上海,他的研究生导师就是国内运动医学领军人物陈世益教授,幸运地获得不少第一手的临床经验。

制定受伤后的康复训练计划和教会运动者少受伤,是曹医生日常的重要工作

  公立医院首个港医

  曹深诚说,上海的学习生活并没有任何不适。作为曾经的定向越野专业运动员,他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何况这里有自己梦寐以求的专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上海不断拓宽他的视野,给了他更加广阔的舞台学习、交流和实践。

  研究生毕业后,曹深诚进入上海华山医院工作。这所医院的运动医学科在陈世益教授的带领下不仅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久负盛名。同时,医院和科室经常举办的国际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也让他时刻与国际前沿接轨。还有一点令他非常自豪的是,后来从领导那里知道,自己还是上海公立医院招聘的首位港人医生。

  谈起自己为何会获得名院的认可,曹深诚谦虚地说:“可能就因为我是一个港人吧。”但从他之后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港人外语水平和联通国际的交流能力出色,是重要因素。因为外语好,每当学科有国际活动,都会让他参与接待,这让他有了与海外专家更多的交流机会。“刚好我来的时候,越来越多国外专家开始对中国感兴趣。他们也想透过华山医院了解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情况。”医院的专家们对后辈也非常信任和包容,老师还会让他帮忙翻译一些国外文献做诊疗和学术研究参考。他说,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上海籍田径运动员刘翔,跟腱受伤后的治疗团队自己也有幸参与,当时负责翻译和整理了很多资料,用于这位“飞人”的术后康复训练。能够用自己所长,给病患带来帮助,给他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曹医生在手术中。在现代运动医学中,很多运动创伤都只需要微创手术治疗。

  古老学科现代发展

  查阅历史资料,会发现“运动医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学界还曾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视为中国“运动医学”的最早文献记录。曹医生介绍,现代意义上的“运动医学”,是与传统骨科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他举例说,以往人们肌肉骨骼和关节等损伤后,肯定就是去看传统骨科。骨科更多的专注骨折的治疗,以恢复组织结构原来形状的接骨、矫正为主。但运动医学更多的专注于关节、韧带、肌肉等组织的损伤,注重功能的恢复,一般大众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贴上膏药静养一段时间,“但我们不等一百天,受伤后就立即开始做功能锻炼,重点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骨折亦不一定要接骨、打石膏、手术,一些情况可以使用专门的护具。“如果受伤后病人选择静养,必定要一段时间减少活动,一些身体机能还会退化,如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缩等。而我们其实可以做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让更早更好的恢复。”运动医学即便手术也是微创为主,如关节镜手术,用极其细小的可吸收钉子修复软组织和骨头等,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的痛苦。广义上运动医学还会包括多学科的合作以提高运动水平,如心理科、心脏科、营养科等,还会跟运动科学专家、运动及体能教练和专项教练一起沟通合作。

  手术等治疗之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指导伤者康复训练。主诊医生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情况,制订不同的康复计划。功能目标不同,要做的事情也就不同。“一些普通人,可能只要能正常走路就好,但运动员可能要参加激烈的比赛,需要的康复训练层次就不一样。”

  在上海学习和工作的十多年间,曹深诚亲眼见证了国内“运动医学”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最近这几年,以上海为例,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硬件设施的不断增加和完善,除了专业运动员,他收治的普通病人越来越多。“运动的种类越来越多,参与度越来越多,所以受伤也越来越多。”他还特别指出,对于“运动医学”专家来说,先期指导运动者更好保护自己不去受伤同样很重要。这与传统中医的“治未病”有异曲同工之处。他自己做过专业运动员,在香港接受专业训练,保护自己不去受伤是必修课。科学的训练方法、训练姿势,都可以避免一些伤害发生,还可以让人的运动生涯更长一点。相对来说,内地运动达人甚至专业运动员在这方面尚有欠缺,有的是太拼,有的是认为运动量越大越好,不知不觉间就伤了。因此,近年来他也会通过看诊、授课等多种方式,向公众推广科学的运动方法,从而让运动更高效、运动更快乐、运动的年限更长。“我都希望自己可以运动到99岁或100岁。”

曹深诚(右一)在上海很多重大体育赛事担任医疗官,这是在上海自行车联赛上与运动员交流

  立足上海联通世界

  在上海学习工作这些年,曹深诚恰好见证并参与了体育强国建设的进程。本世纪初,奥运会举办权花落北京,不仅带动了中国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赛事来中国推广和举办。如环法自行车中国赛、上海国际马拉松、国际铁人三项赛等,曹深诚都曾担任首席医疗官及医疗指挥;F1上海站、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国际滑冰联盟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站、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国际田径黄金联赛等等,他也是赛事医生及主管。他和团队的出色表现,还多次荣获比赛组委会的嘉奖。

  对一个运动员和体育迷来说,能用所长服务很多自己喜爱的体育明星,也是一大快事。印象很深的就是足球明星梅西、罗纳尔迪尼奥。当年,梅西带领阿根廷国家队夺得北京奥运足球冠军,曹深诚作为兴奋剂检查医疗主管,梅西和罗纳尔迪尼奥等体育明星的检查都是他负责。但他却并未为了追星而忘记自己的专业,因此,当被问起他对巨星有没有特别的印象,他想了很久,只说出一句:“他们都和电视里面看差不多。反正那个时候是他们要我的签名不是我要他们的。”然后露出带点羞涩的笑容。

  当然,与偶像有更多见面机会还是次要的,最为重要的是,他离开自己的梦想——用医学帮助更多运动者,从未如此之近。近年来,离开华山医院以后,他还担任很多涉外医疗机构的特聘医师,目前在亚洲优质私立医疗健康品牌,始于新加坡的百汇医疗坐诊。又在普陀区注册成立了一家医生集团,吸引了一批来自不同国家的医疗精英,服务于不同医疗机构,并担任诸多重大赛事的医疗保障。

  还有令他特别开心的是,随着上海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不仅可以持续与国际顶尖专家交流,“以前我们可能要飞到美国去学一个手术,现在我打开电脑就可以学了。”他的病人也已经遍及全球。“真的有很不少国外病人来上海找我,记得还有一个联合国工作的高层,一次从意大利,另一次是从埃及特别飞过来找我看病,我觉得上海真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曹医生在比赛间隙为来上海参赛的外国运动员疗伤。

  守护的人还在增多

  曹医生现在是上海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康复组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运动医学与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还在香港及国内于多个运动队及运动俱乐部担任医疗顾问。今年还当选为普陀区香港联会理事。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个热心公益的人,即便是疫情为线下活动带来阻碍,他也没有停止参加国际野外医学协会的教学,指导世界各地的学生急救技能。除了工作和教学,曹深诚还从未停止过进修。2019年,他赴哈佛医学院研究生院修读“外科领导力课程”,并于2021年毕业。疫情封控期间,他还完成了5个哈佛医学院的继续教育课程,准备在疫情后大展身手。

  谈及未来,曹医生还有满满的计划。他说,目前正在团队中推动各国的医师交流互鉴,钻研出更多治疗病人的新手法。“法国治疗师、美国治疗师,都有各自特别的手法。”团队还不排斥中医,他自己也曾多次参与中医药治疗运动创伤的课题研究,并获得过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我是个很接受和尊重多元文化和技术的人,相信取大家所长,一定能够有更综合和完整的效果。”

  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曹医生在网上的一段视频非常火。画面中,他或举,或托,或提,指导大家居家运动。“站式划船”、“卧推”、“俄式扭转”……而他选用的“工具”不是杠铃哑铃,是几个孩子。原来,上海不仅给了他舞台,让他要守护的人又多了许多——他与上海人成家,还有了三个可爱的宝宝。“之前我只有两件事:医学和运动。但现在我又是丈夫和爸爸,我的生命里多了更多职责。”

  谈到这里,他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