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在沪港人 | 郭志洪:港籍“老克勒”上海闯出大事业

2023-02-07 15:40:10大公网 作者:张帆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郭志洪从外表上看,已经很像上海“老克勒”

  “如果不是来上海,我今天的成绩,可能没有现在的十分之一。”

  即便经历了疫情和多年世界经济不景气,郭志洪在上海的工作仍然非常忙碌。这也让他经常为自己当年作出的正确决定感到自豪。2006年,这位会计界专业人士正是四十出头的“当打之年”,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毅然告别香港稳定的生活,来到上海“闯一闯”,和朋友合伙创业。

  如今,郭志洪的企业在普陀区有了自己的物业办公楼,每年都稳获区域发展贡献奖。他还当选为上海普陀香港联会副会长,更是在沪港青信任的创业导师,多次用自身的经历影响了后辈们落户创业。当然,他推荐的首选地肯定是普陀区,他梦开始的地方。

  高架桥下挥汗如雨

  现在的郭志洪,从外表上看,已经俨然一个上海“老克勒”。与他交流后,又会感受到他还是一个“老普陀”,区里哪个地方的产业特色,哪条路高峰时会比较堵,哪条路正在修,他都非常熟悉。

  郭志洪与普陀区的缘分,始于刚来上海时。他的第一个办公地点,就在中山北路的中关村科技大厦。最初这段与“打工仔”无异的日子,他记忆犹新。为了上班方便,他选择在公司附近租房,通勤都靠步行二十分钟左右。上海的严寒和酷热都要胜过香港,特别是夏天,出门没几步就会浑身湿透。郭志洪笑言,有时候也会照顾一下自己,中途先到曹杨路上的一家麦当劳坐一会儿,吃个早餐再返工。

  除了气候,郭志洪还要逾越语言和文化差异两大难关。最初,他不会讲普通话,更头疼的是国内的电脑和手机还大多用拼音输入法。与人交流时,对人的称呼、说话的方式等,与香港都有些许差异。对此,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保持着青年学子的勤奋,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

  现在,当年那个遮风避日的麦当劳已经拆除,但高架桥那段挥汗如雨的岁月却一直刻在他心里。

  郭志洪现在还担任普陀区政协委员(左三),在普陀区的政协会议上,他与其他港澳委员一直为当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专业服务开花结果

  来上海不久,郭志洪就与朋友创办了一家人力资源企业,有专业资质的他主要负责财务“主内”,朋友则跑业务“主外”。他们的到来,赶上上海正在发力全球揽才。来自港澳台和国内其他省市的资本、人才,也对上海的大市场寄予厚望,各类定期举行的招聘大会、人才市场是这个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郭志洪介绍,当时内地对于人力资源的认识,很多仅停留在“招聘”这一概念,但他们却更前瞻性引入香港已经成熟的业务。“我们不做招聘,而去做人事代理服务,即是为企业计算及代发工资、申报个人所得税、缴纳五险一金等等。”他坦言,这也是作为财务的“求稳”思维使然。毕竟,工资、报税等每个月都要做,这样就能让企业有稳定的固定收入,打好扎实的基础。

  当然,创业初期遭遇的挑战不可避免。初来乍到,需要在客户里建立信任,凭什么把钱交给你?你不会拿钱跑路吗?他印象最深的是,帮代发工资,很多企业会担心有资金风险,“我还记得一个客户会提出先看我们的银行流水才决定是否把业务给我们。”

  还有一大挑战是本地同行的竞争。为此,他又把港人的成熟理念引入到企业管理上,对内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外的待客之道,则高度贯彻“服务至上”。当时内地员工对于“服务”的认知与港人还有差距,所以他提出:“打开门做生意,不能朝南坐。我要求把每个客人都当VIP,不是做到100分,而是要120分。客人提出的问题不能说不回复,或者几天才回复。尽量放在当天解决。有需要我们还会推出定制服务。”

郭志洪的企业在上海已经有了自己的办公楼物业,这是他的开奕园区

  见证上海“因才而兴”

  深耕人力资源领域多年,郭志洪和他的企业成为上海“因商而兴,因才而盛”的直接见证者。他介绍,仅从一张小小的工资单就可以看到上海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企业刚刚起步时,帮客户代发工资,员工名单里大多是本地人,之后,老外、港澳台人士越来越多。“说明很多老外都愿意来上海工作啊。”

  还有一个直观印象是,客户的行业也越来越丰富,其中包括了不少港人,地产业、餐饮、演艺界,以及更多专业人士。他认为,这说明很多港人和他一样更加看好祖国的发展。毕竟中国内地是少数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小的经济体之一,上升势头未减。另一方面,上海的人才政策也非常友好。客户中不乏很多影视明星。“来内地演出,委托我们报税。相对香港,上海和内地的市场更加广阔。”与此同时,他们还延续的港企重视规则,法律意识强的特点,帮助客户规避了不少风险。“我也要经常跟他们介绍最新的税法、劳动法。”

  凭借领先的专业服务能力和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郭志洪的企业不久就在上海站稳脚跟,他的客户圈里还多了不少世界500强企业。如今,他们的业务范围已经拓展到亚太各主要商业城市,并在香港、北京、天津和内地设有子公司及分公司。

郭志洪还担任港青的创业导师,这是他在活动中授课

  为后来者搭台铺路

  当然,无论走多远,郭志洪仍然把上海,把普陀区当成主阵地。在人力资源领域有了一定积累后,郭志洪团队又在普陀区开办了创业园区,目前已经吸引了近百家新兴产业创业项目入驻。他们的办公场所也不断搬迁,并有了自己的物业。就在近几年,郭志洪的开奕园区还担当桥梁引入多家香港青年创业公司落户,涉及人工智能、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虽然引进的一些项目还是‘小清新’,但年轻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给他们平台和舞台,相信他们总有发光的时刻,我也想贡献绵薄之力。”

  近几年来,郭志洪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有了新的角色:港青创业导师。就在疫情前,每个暑期,在沪港人团体都会策划不同的香港青年实习交流活动,组织香港大学生走进沪上的企业实习,感受申城的生活,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行的参考。郭志洪自己的企业不仅每次为青年们提供岗位和见习机会,也会参与很多创业训练营、交流论坛的担任授课嘉宾,现身说法,为后辈们手把手做引导。

  郭志洪直言,作为过来人,深感创业不易,所以很想与更多人分享经验,让他们少走弯路。不过,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对于青年们的建议是最好先从“打工仔”做起。包括自己的儿子,他也力主先打十年工。“没有十年,你什么都不懂。”有了一定的积累,再考虑要不要创业,适不适合创业。而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要继承前辈的“狮子山精神”,懂得艰苦奋斗,学无止境。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年轻人的眼光应该不局限在香港,特别是现在可以多来内地走走、看看。当然,有了融入祖国发展之心,来到了内地,还要懂得“求大同存小大同”,“因为不管跑到哪个地方,都会遇到不一样的文化,你不能永远都以你自己本身本地的文化作为标准来衡量别人。”

郭志洪的企业一直获得普陀区的区域贡献奖,这是他在一次颁奖仪式上

  港人依然有桥梁优势

  谈到多年来对自己事业的支持,郭志洪除了感谢家人和伙伴,也时刻难忘普陀区。“他们答应的事情都会做到。十几年来都这样。”事实上,港人所坚持和推崇的服务理念,不仅被内地民众广泛接受,各级政府部门也加以灵活运用,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导思想。比如,普陀区多年来特别提倡的“靠谱”精神,这二字是以普通话“普陀”的谐音创意而来的,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

  近年来,“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效率和温情,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人才和企业落户普陀,郭志洪的身边也越来越热闹。但他认为,展望未来,港人在这一区域发展还有独特优势。对外,港人港企连通国际、熟悉国际文化的优势仍不可替代。对内,港人是同胞,比外国人更懂中国。仅从人力资源角度说,港资企业能为上海新一轮发展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外国人才来到内地不懂得沟通,内地又未必熟悉老外的思维,我们可以在中间担当桥梁,帮他们更好沟通,把两边的差距尽量缩小。”

  普陀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未来新的飞跃发展平台——这是前不久刚刚举行的新一届普陀区区域经济贡献奖颁奖仪式上,一家获奖企业的心声。这也是郭志洪的心声,和他对新一代港青的真诚邀约。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