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在沪港人 | 吴嘉愉:传承家风 沪上深耕幼教的“第三代”

2023-06-05 14:21:09大公网 作者:夏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吴嘉愉传承家风致力于幼儿教育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当众多九零后化身“特种兵”前往热门城市逛吃游玩的时候,吴嘉愉却带着一群维多利亚幼儿园的孩子来到云南文山普者黑,与当地的孩子们结对,一起学习、一起游玩。篝火晚会、阅读分享、IB自然“创艺”探究……三天的相处,让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友谊,也在无差别平等的陪伴下体会到了“仁爱”。作为维多利亚(中国)教育集团的第三代掌舵人,吴嘉愉正通过自己的方式延续着这个家对于幼儿教育的热忱,希望通过她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小孩子能够有一个寓教于乐的童年。

  敬佩长辈探索创新的精神

  吴嘉愉自小在香港长大,她与上海的缘分还要从她的外婆丁毓珠说起。“我外婆是上海人,但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了香港。”在吴嘉愉的记忆里,外婆对故乡上海有着非常深的感情,“她一直说一定要回到故乡开一间学校,所以香港一回归祖国,她次年就在上海完成了心愿。”

  吴嘉愉的外婆丁毓珠是名教育工作者,而且对于幼儿教育,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为了不想被既有教育模式和课程束缚住手脚,她于1965年,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对面的场地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幼儿园。“听说最初只有四五个孩子,就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做起来了。”提起外婆的创业史,吴嘉愉充满敬佩,而最令她感到自豪的,还是外婆创办幼儿园伊始就订立的先进理念,“她毫不犹豫地决定要做双语幼儿园,虽然香港有那样的语言环境,但是那个时候这种双语教学模式还是很少见的。”

吴嘉愉和母亲及外婆一家三代人合影

  或许是在外婆的影响下,吴嘉愉的母亲孔美琪也对幼儿教育充满兴趣,赴美留学期间便选择了幼儿心理学进修。“我妈妈是很喜欢小孩子的,她原本也考虑过做儿科医生,可看到孩子们生病她就很难受,所以还是选择做了更为快乐的幼儿园老师。”1985年,孔美琪从美国返回香港帮助丁毓珠打理维多利亚幼儿园的事宜,并帮助丁毓珠完成了在上海开办学校的梦想。在吴嘉愉看来,母亲的加入,让维多利亚幼儿园迈上了一个更高的新台阶,“她把在美国所学到的创新的教育模式带了回来,并付诸实践。比如引入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小组教学,再到后来的IB课程,甚至是国情教育。”吴嘉愉很是自豪地补充,“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小孩子们每天唱国歌,这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甚至我来到内地后,这边的幼儿园老师对于这个规定都会很惊讶地竖起大拇指。”

  因为热爱“半路出家”从事教育

  或许正是因为从事教育工作,所以吴嘉愉的母亲并没有要求孩子在教育领域深造,而是鼓励孩子遵从自己的喜好选择专业和职业。吴嘉愉的姐姐一心从医,而对数字颇为敏感的吴嘉愉则选择了经济。“我妈妈应该是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会来做教育,直到我跟她说我要从银行辞职,她还在劝我要不要再考虑一下,或者等到被开除了再说。”吴嘉愉有些哭笑不得道,“其实我那个时候做得很好,晋升也很顺利,但真的不快乐,我不想往后的二三十年都是那个样子。”

  2015年,吴嘉愉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去了银行工作,可就在进入职场的第二年她便发现那不是她想要从事的事业。“大学期间我完成了自己的学分后,因为挺喜欢小孩子,就陪着室友去听过幼儿心理学的课,觉得挺有趣的。”想起曾经的快乐,吴嘉愉选择在工作之余兼职读了教育文凭。“老师这个职业很不一样,我是想要做带班老师的,那就必须拿到相关文凭。”

吴嘉愉与孩子们在一起

  “课堂上虽然我之前不是这个专业的,也没有像一些同学那么有经验,但是我很自信。那种非常享受课堂的感觉,是在我读经济时完全没有体会过的。”兼职读书期间,每周一至周五,吴嘉愉都会继续做好她银行的投资顾问工作,周六周日则是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五点半去早教机构实习做助教,虽然很累她却格外开心,唯一的烦恼就是每到周末就会头痛工作日的来临。“每周都很期待周末的到来,我当时就在想,如果能够把兼职变成我的工作全职来做就好了。”

  带着这份对幼儿教育的热爱与执着,吴嘉愉从维多利亚幼儿园的班主任岗位开始做起,目前则是担任维多利亚(中国)教育集团校董、英文课程总监。

  发挥所长传承并完善家族事业

  “外婆在25岁的时候创办了幼儿园,妈妈在25岁的时候也开了幼儿园,直到现在,妈妈也还在亲力亲为地为这份她喜欢的事业贡献力量,她们身上还有很多是我要学习的。”吴嘉愉常常会审视自己如今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她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却也深知自己未来的方向。“不一定要通过自己开办一所学校的方式来向她们看齐,她们已经做得很好了,我要做的是将这份事业延续,并且不断地去完善,让它变得更好,总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吴嘉愉和孩子在一起

  疫情的三年时间里,受困于内地与香港间往来通行的不便,吴嘉愉几乎是一个人撑起了企业在整个内地地区的事宜。“刚巧赶上了校舍的搬迁,我虽然一直有留意相关的业务内容,但是在此之前从未亲自操刀处理过。我妈妈只说她和外婆25岁都开学校了,我只是搬迁一下校舍没问题的,就让我自己去谈。”于是,在母亲的鼓励与肯定下,吴嘉愉不仅自学了CAD以便研究校舍的选址与内部规划,还系统梳理翻新了学校的相关资料、调研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并多次与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沟通方案……“我记得第一次去教育局沟通我特别紧张,还带着做了详细记录的笔记本。”吴嘉愉笑言,“毕竟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校董,就很怕他们会觉得我就是个孩子,不像是一个大企业的负责人。但第一次沟通过后就发现其实是我多虑了,工作上只要你够认真够专业,都是可以得到认可的。”

  校舍搬迁的过程中,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吴嘉愉还和母亲产生了分歧,“妈妈觉得说搬就搬,我是想跟教育局沟通方案,拿到一个过渡期,不然因为疫情5月刚刚返校,9月就搬迁,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太措手不及了。”最终,通过吴嘉愉的努力,过渡方案得以顺利施行,及时的沟通,与安排校车接送等贴心的服务,也让搬迁影响下的学校生源流失率大大降低,“我妈妈也是认可我的。”

  通过疫情三年的历练,吴嘉愉直言,无论是应急处置能力,还是与人沟通的技巧,亦或是对于学校的整体运营把控,都有了飞速的提升,“妈妈现在有些事已经在慢慢放手了,不过我还是更想聚焦在运营的细节上,一些大的事感觉还是由她决定或出面更好,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该谦虚是谦虚,不必谦虚的,吴嘉愉也是当仁不让。由于是家里难得的经济专业的科班生,又有着投资的经验,所以学校校舍的选址、固定资产的管理,项目预算的规划等都是吴嘉愉所擅长的。“我觉得这是学经济的最大好处,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得到。”

  担任政协委员为港人发声

  除了日常的教学外,维多利亚(中国)教育集团自创始人时代起就很重视公益活动。受其影响,孔美琪和吴嘉愉都是从小践行公益。这些年,随着工作内容的增多,吴嘉愉愈发忙碌了,有的时候朋友的消息会忘记回,可只要学校有公益活动,哪怕是周末和节假日,都能看到吴嘉愉的身影。在她看来,做公益,特别是儿童教育类的公益,不仅仅是捐款捐物,更多的在于陪伴。所以,吴嘉愉总会亲临现场,甚至是被孩子们围坐在中央,耐心地给孩子们阅读讲故事。

吴嘉愉(左二)参加公益活动

  而在公益活动之外,吴嘉愉也担任了区政协委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体验,能让我很深入地了解政治协商是怎么一回事。”作为新晋委员,吴嘉愉有些意外道,“以前觉得只是去开会,会听很多报告,了解不少信息,但成为委员后发现,原来更需要的是我们自己的走访、调研和建言。”

  不仅如此,政协对于港区委员们的重视更是让吴嘉愉心怀感恩,且倍感责任重大。她直言,上海市政府为在沪港人提供了很多参政议政的平台和机会。“这是很难得的事情,说明了政府对于港人很重视,很在意我们的看法与建议。同时,也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渠道,让我们更好地为港人发声,为沪港交流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