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
推动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通州+北三县"的话题也一直备受瞩目。2020年3月,《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正式印发。3年后,两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展如何?
国家高度重视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北三县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要求,主动对接服务,强化务实合作,在推动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曾经的隔河相望,变为如今的携手同行。
目前,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北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交通更加便利;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不断深入,多个项目建成投产,建成兴远高科、中南高科等科创园;生态共建共治稳步实施,与通州区建立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建立潮白河北运河水生态协同治理机制;公共服务共享有效推进,与北京市建立多个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探索合作办学、医疗合作。
交通同网
早上7点50分,住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工作在北京的杨建飞提前通过手机软件预订了D6602次列车票。"过去从燕郊去北京以公交车为主,因为堵车在路上耽误1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回忆起跨省通勤的日子,杨建飞感触颇多,"如今京唐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了,从燕郊到北京站只用半个小时就能抵达,真是方便多了。"
交通一体化是两地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而通勤条件改善是两地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具体体现。在环京地区,平均每天有20余万人像杨建飞和马越一样往返于北三县和北京,让上下班路更顺畅更便捷是跨省通勤人士共同的愿望。
厂通路,顾名思义,连接大厂县与通州区的道路,但从大厂城区出发,还未到达潮白河东岸河堤就成了断头路。如今,这条路正加速打通。2022年底,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北京段、河北段同步开工建设。"今年3月初,河北段与北京段实现钢栈桥顺利对接。"大厂交通局综合规划科副科长王海斌介绍,厂通路项目建成后,大厂至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将缩短至5千米,有助于破解两地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交通瓶颈。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路网也在北三县持续加长。随着交通网越织越密,越来越多的跨界道路"牵手",成为两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如今,区域内已建成10条跨界道路、5座跨潮白河桥梁,开通20余条跨界公交、通勤定制快巴等,北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全线旅游通航,安石路香河段跨北运河桥梁即将建成通车。
通州区与北三县交通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不过依然存在一些卡点。现阶段,环京地区通勤圈建设仍是重中之重,应进一步以发展区域快线、加强公共服务配套为抓手,科学优化进出京通道管控机制,合理设置进京检查站点,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产业同链
3月11日,联泰集群算力(三河)科技有限公司万台高性能计算智能制造基地项目首台设备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投产下线。为什么选择了燕郊?"燕郊有足够的空间来建设生产基地,而且在电子信息领域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储备,把制造基地放在这里,起步相对容易,未来发展空间也大。"徐伟说。
目前与燕郊中心有签约意向的企业,均看中燕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对燕郊来说,借助北京优势科技资源促进原创技术在本地转化,以此吸引高科技企业落地,能为本地培育更多产业、培养更多人才。"燕郊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何海江说。
北三县紧紧抓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将产业承接作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构建"北京研发设计、北三县转化配套"的产业链协作新格局。
北三县在承接非首都功能过程中,如何让企业来得了、落得下、留得住?三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扈大勇表示,要充分发挥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招商优势,加快促进产业链双向联动与融合,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集成经验和制度政策,推动更多产业加快落地。
在推进产业一体化进程中,北三县围绕重点产业延伸布局,与通州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积极推动中试孵化、制造和配套服务等环节深度协同。在北京周边,科创燕郊、智造三河、商务大厂、文旅香河逐步形成。
承接产业转移不是进行简单的空间转换,还要创造条件重塑产业格局。张忞表示,北三县应抓住京津科技成果向外疏解转化的契机,研究梳理京津创新链条,找准融合互补契合点,利用好产业转化平台,培育更多能在全国形成竞争优势的产业,缩小区域产业梯度差距。
生态共管
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起始段,北起北京市通州北关,流经廊坊21.7公里,其中13.3公里位于香河县境内,曾是古代南粮北调的重要漕运通道。如今这里已实现旅游通航,乘船可直达北京。
通航是生态共治共管结出的硕果。北运河香河段全线无排污口,日常开展水质检测,出境水质不低于入境水质。同时河道扩挖、清淤疏浚治理后,底宽达到90米至150米,水深达到3米到5米,可满足Ⅵ级旅游通航要求。"如今,北运河香河段入境王家摆、出境土门楼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香河县协同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冬瑾说。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两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共同打造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构筑首都东部生态安全格局。数据显示,2022年,通州区与北三县细颗粒物(PM_2.5)平均浓度均在33微克/立方米以下,潮白河大套桥等主要河流断面监测水质达标率达100%。
"只有破除自扫门前雪思维,双方齐心协力,实现生态共管,才能绘出美丽生态画卷。"张忞说,目前,通州区与北三县已签订协议加强交界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在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流域水环境修复、土壤污染治理、垃圾处置、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统一管控。
如何走好走稳生态环境联控联治这条路?张忞说,接下来要继续推进区域大气治理、流域综合治理、耕地资源保护,与北京协同编制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方案,努力实现交界地区规划缝合、生态缝合。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优化区域空间秩序和改善生态环境;对区域内各类大气污染源采取严格控制措施;加强区域内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和空间管控;拓展生态绿色空间,全面提升环境综合质量,夯实首都东部地区生态安全基础。
服务共享
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作为第一批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试点单位之一,率先落地了北京市运营补贴,毗邻的燕达医院率先实现京冀医保互联互通。78岁的京籍老人许志国经朋友介绍来到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已经在此居住了4年多。"这里不仅有专业的医疗保障,还有家的温暖。住在这里就是一种享受。"
近年来,两地不断加强公共服务合作,不仅同城化"跨城养老"成新趋势,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也按下共建共享快进键。目前,北三县与北京实验学校、北京潞河中学等14所北京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合作办学,新增学位2000余个;与通州潞河医院、通州妇幼保健院等39家北京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帮扶、远程诊疗、专家坐诊等合作,北三县2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京津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公共服务落差逐渐缩小。
不过,北三县享受越来越多京标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着资源跨区域配置难度较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发展不同步等问题。
对此,香河县委书记梁宝杰表示,要加大力度推动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北三县延伸,统筹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建立公共服务协同配套推进机制,进一步缩小两地公共服务落差,实现更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