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展厅内,悬挂在天花板的纸飞机。
三十年前的启德机场,飞机飞过天空,也飞过九龙城闹市区街坊们的心头。或许,没有人想到这扰人思绪的轰鸣声竟在三十年后让人魂牵梦萦。如今,老街坊逐渐搬离九龙城,启德新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多年以后,新一代九龙城居民是否还会想起曾真实存在过百年的启德机场呢?\大公报记者 颜 琨(文、图)
九龙城是一个见证香港历史变迁的地方。九龙寨城曾是无数草根安身立命的“黑暗之城”;宋皇臺是见证宋元朝代更迭的历史印章;启德机场更是带给旅客在高楼大厦中穿梭的奇妙体验。这一次,大公报记者前往位于土瓜湾谭公道一百一十五号运通大厦地下的“跃变.龙城体验馆”,重温尘封在历史中的启德旧区。
一切从填海建屋开始
探寻启德机场的源起,可以追溯至一九一二年。伴随着移民涌入香港,为解决住屋短缺的问题,商人何启与欧德牵起的填海建屋计划,向港府申请在九龙湾一带填海,兴建名为“启德滨”的住宅项目。后由于资金问题,进而工程告吹。后来,这块地便被殖民政府发展为军用机场。一九三○年代,启德迎来英航客机“多拉多”,成为军民两用机场。
日军占领香港期间,启德机场被视为物资运输的重要枢纽。为了扩建启德机场、兴建新跑道,日军不惜动员数千战俘炸毁九龙寨城围墙及圣山。战后,港府重修跑道、恢复民航及成立民航处,启德机场自此成为国际闻名的机场。
走在九龙城的街上,脑中不禁开始想像黄金时期的启德机场带给九龙城的繁华景象。人潮汹涌的机场,抵港旅客走出机场便来到车水马龙的九龙城。在这里,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叫上一辆的士,不到十分锺便可到达香港最繁华的油尖旺区。
九龙城闹市的空中传奇
年均二千多万的载客量、飞机高难度起降……或许再也不会出现像启德机场这样传奇的机场。“13/31跑道”是全球最危险的跑道之一,因飞机的升降方向分别是一百三十六度和三百一十六度而得名。每当飞机从新界西飞往九龙东,在格仔山的位置向右急转四十七度才能在“13跑道”降落。机舱内,左边的乘客被抬高,右边的乘客如失重般下坠,宛如空中过山车。
另一个不可思议的规划则是与启德机场仅有一道铁网之隔的远东航空学校。一九三三年,远东航空学校成立,落地宋皇臺道。半筒形铁皮屋、旧远东训练学校大楼及飞机库是这块地上的三座建筑物,如今已成为三级历史建筑。在这里,众多学子完成飞行、飞机工程、无线电工程等课程,成为专业人才,部分选择投身于航空业,也有学员在政府机械部、发电厂、汽车维修公司做事。
黄金时代见证相逢离别
说起启德机场的黄金时代,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莫属。那时候,飞机作为交通工具还未普及。家中有亲戚移民出国抑或是有同学要出国读书这样的大事,前往送机时要盛装出席,在启德机场前留下珍贵相片。装扮成大人模样,穿上西装和高跟鞋,或许在那个年纪还很难理解离别的含义。当然,启德机场也见证了香港经济的腾飞。不少公司的进出口业务都是经由香港前往内地工厂。因此,每当落地启德机场,都可以在出口处看到拿着写好名字的纸牌,前来接机的人。
一九九八年七月六日,启德机场的最后一班飞机顺利起飞,也意味着启德机场的时代也悄然落幕。而在这个很小的展览中,策展人也贴心的将房间入口悬挂了一排飞机模型。每一位参观者都可以拿走一架飞机,当飞机都被领走的那一刻展览也告一段落。或许这个展览就像是一场仲夏夜之梦,无论是启德机场,还是怀念启德机场的人们,最后都要回到原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