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五条人”乐队\千 寻

2020-09-02 04:24: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海报\资料图片

  最近,内地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正在热播。在形形色色的参赛乐队中,最打动我的,是一支广东方言乐队“五条人”。

  乐队名字虽然叫“五条人”,但乐队的固定成员其实只有两个人,来自广东海丰的仁科和阿茂。第一次亮相,“五条人”演唱了一首现场几乎没人能听懂的歌──用海丰话演唱的原创曲目《道山靓仔》。歌词听不懂也就罢了,更糟糕是,现场竟然没有字幕。而这个意外的始作俑者正是他们自己。主唱仁科在演奏的前一秒,决定要换一首歌──一首更符合当下心情和状态的歌来演出。而结果就是,导演组事先準备好的字幕和灯光,通通都跟不上。

  他们给观众带来的意外不止如此。

  一开场,两人拖一双红色人字拖就来到了现场,这让他们在盛装出席的一众乐队中格外显眼。有人夸仁科帅气,他却自嘲自己是“农村拓哉”和“郭富县城”。在採访中,导演照例询问每个乐队觉得自己最大的特点是什麼,其他乐队的介绍都是“有风格的”“古典的”“摇滚的”等等,而“五条人”对於自己的评价却是:有塑料感的。顺便一提,“五条人”的logo,正是一个飘在空中的红色塑料袋。

  不得不说,在所有的乐队中,他们实在有些特别,他们的随性、可爱和幽默也打动了很多观众。虽然他们已经被淘汰了,场外观众仍执意发起各种投票,让“五条人”“复活”,回到舞台。

  我不禁开始思考,“五条人”为什麼这麼火?

  在这个年代,能给观众带来意外的人总是能成为网络焦点。比如前段时间爆红的杨超越,她之所以红,不是因为有多好看或者业务多强,而是因为她不按常理出牌,打破了人们对於传统女团的想像。我想,“五条人”大概也是如此吧。

  后来,我找了几首“五条人”的歌来听,又看了一些他们的採访。我渐渐发现,他们的出名,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总能带来意外,而是因为他们对於音乐有种纯粹的真诚。

  仁科和阿茂从小在海边小城海丰长大,两人家境不富裕,也没有高学历,卖过盗版碟,住过城中村的握手楼,一直过着所谓社会底层的生活。

  机缘巧合,两人组了乐队开始玩音乐。玩音乐当然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两人都很穷,买不起好乐器,但他们不因为条件限制就放弃,两人给自己下了规定:有什麼就玩什麼。直到节目录製的现场,他们还会随手拿起一个垃圾桶用来打鼓。

  他们的歌裏唱的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髮廊妹的生活,打工仔的爱情,地摊“走鬼”的经历……就像仁科所说:我们的歌裏有一种塑料感,对我们来说,这是赤裸裸的真实。

  著名的音乐製作人张亚东最近在一个採访中感叹:大家都被风格、潮流很紧地束缚起来,都用模板化的方式来创作,而不是真情实感。

  那麼我想,“五条人”正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反例。他们的音乐,不求风格不讲形式,切切实实地从生活裏来。我想,这才是“五条人”最打动人心,最有力量的地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