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东言西就/似是故人来\沈 言

2023-08-29 04:03: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阴天,重听梅艳芳的《似是故人来》,天色与乐韵可谓绝配。在“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的歌声中,思绪仿佛又重回香港流行文化的光辉岁月。

  那个年代,是港乐港片港剧港星风靡华人世界乃至席卷全球的大时代,以万千璀璨星光,装点了无数少男少女或热烈如火或温柔似水的青春梦境,而我正是其中一员。

  曾经,谭咏麟穿燕尾服登台,张国荣踩高跟鞋上场,陈百强着珠光衫起舞,梅艳芳晒比坚尼谢幕,巨星恣意张扬,挥洒自如。及至张学友以精湛唱功、刘德华以专业精神、黎明以俊朗外形、郭富城以动感舞步,作为后起之秀各领风骚,谭咏麟的乐天达观、张国荣的不羁风情、陈百强的浪漫唯美、梅艳芳的妖娆百变,却依然耀目,星光迄今不灭。

  时光流逝,陈百强早已离世三十载,张国荣和梅艳芳亦已辞世二十载。斯人已逝,然则星魂犹存。午夜梦迴,总有熟悉的旋律不期然响起:那是走过高山低谷的《风继续吹》《风再起时》,那是尝遍情深缘浅的《偏偏喜欢你》《今宵多珍重》,那是见尽繁华苍凉的《夕阳之歌》《似水流年》……

  在陈百强逝世三十周年,张国荣和梅艳芳逝世二十周年的特别年份,邂逅资深多媒体创作人司徒卫镛新书《似是故人来》。作者因参与电影、电视、音乐、广告,以至设计、创作、出版、时装等流行文化不同领域的幕后工作,结识了许多成就斐然的香港流行文化代表人物,其中既有闪耀台前的多栖巨星,也有运筹幕后的鬼才推手。新书以十七位已故香港流行文化代表人物为主轴,从演员、歌者、导演、填词人、广告人,到作家、画家、音乐家、娱乐钜子等,忆旧日往事,记往昔光景,致敬香港流行文化的光辉岁月。

  新书第一章,司徒卫镛先写梅艳芳“夕阳下一颗恨嫁的心”,再写张国荣“风仍继续吹”,继写陈百强“既生瑜也生亮”。在司徒卫镛眼中,陈百强和张国荣是一时瑜亮,将气质与品味带到另一境界,一种阴柔温文尔雅的特质,都可以散发出不同的味道。而梅艳芳的表演则是属于舞台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用心演出,她在临别演唱会的最后一首歌,也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曲,将毕生的努力奋斗及情感投入其中,演绎最真实的故事,感动场内场外每位听众……作为识于微时的朋友,在司徒卫镛笔下,三人在顶着巨星的光环之外,更有着甚于常人的寂寞与寥落,令人痛惜。

  司徒卫镛认为,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间,香港这弹丸之地造就了极不平凡的大时代,成为香港最多彩多姿、最光芒的年代。作为大时代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司徒卫镛常有个心愿,便是要重拾他的记忆,擦亮一块块的回忆碎片,将往事在流失前实录下来,免却人云亦云或道听途说,以致最终被误导或曲解。于是,除了写陈百强、张国荣、梅艳芳,他又写狮子山下的罗文,写沧海一声笑的黄霑,写不共红尘结怨的林燕妮,写孤独的洋葱头林振强,写影城最难演的角色方逸华,写閒来轻笑两三声的楚原,写再世黄药师曾江,写欢乐今宵再会的顾嘉煇,写冷面热心笑匠吴耀汉,写群妹拱照的简而清,写难忘那碗叉烧饭的倪匡,写人生一杯苦酒的蔡浩泉,写耐人寻味老夫子王泽,写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朱家鼎。从“春风相遇不知年”,“红尘不迷亦不离”,到“欢声泪影烟雨横”,“匆匆枯笔梦生花”,彼时情景如电影回放,历历在目。

  阴天,读书,忆人,似是故人来。然则回忆并非全部,正如司徒卫镛在自序中所说:“战后香港的流行文化是怎样开始,是如何发扬光大?这些出色的人物,都担当其中重要的角色,曾留下了光辉的足印。我希望本书不单是缅怀和眷恋,还带来深层的思考和启发,这条路,究竟应该怎样再走下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