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且从游侠拓新天\吴 捷

2024-04-15 04:03: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梁羽生著有武侠小说三十五部,另有散文、联话若干。\资料图片

  金庸、梁羽生以“新派”武侠小说闻名。“新”在何处?又如何开拓新天?

  其实最初无新派、旧派之分。并非某日孖蒸助兴,梁生灵感上头:“查兄呀,guess what,我要写新派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纯属赶鸭子上架,不料连载的《新晚报》显著“起纸”(行话,报纸销量增加)。一年后金庸《书剑恩仇录》,本为写倦下场的梁生暂作替补,免得《新晚报》副刊开天窗而已。所以,事出偶然。

  不过《功夫熊猫I》里乌龟大师说过,“事无偶然”(There are no accidents)。《龙虎斗京华》立竿见影的“起纸”,让梁生想写得更好,遂苦心钻研。他与金庸、百剑堂主(陈凡)于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三日至次年一月三十日在《大公报》“大公园”版面合写“三剑楼随笔”专栏,后结集成书。近日閒将“三剑楼”专栏时间、内容与梁、金彼时武侠写作时间线比对,不禁感叹:确实,事无偶然。

  “三剑楼”时期,三位作者都在同时写武侠小说。梁生已于《新晚报》完成连载《龙虎斗京华》(一九五四年)、《草莽龙蛇传》(一九五四至五五年),正在蜡烛两头烧,同步写《塞外奇侠传》(《周末报》,一九五六年八月至五七年二月)和《七剑下天山》(《大公报》,一九五六年二月至五七年三月)。金庸于《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一九五五至五六年)完毕,《碧血剑》(《香港商报》,一九五六年全年)连载中,随后开始《射雕英雄传》(《香港商报》,一九五七年一月至五九年五月)。

  梁羽生所撰“三剑楼”文章,三篇属“创作谈”,馀者两篇论“梦”,两篇分论自恋心理与弗洛伊德,共占总篇数的四分之一,可见他当时对“武侠小说怎么写”思虑颇多。《凌未风.易兰珠.牛虻》感谢一中学生来信与他商讨《七剑下天山》,“武侠小说的新道路还在摸索中,……在这个摸索的阶段,最需要别人的意见。”《纳兰容若的武艺》也是答复读者来信,纵论小说的剪裁、历史背景与历史人物,赞同英国评论家说莎翁“创作上的历史事实”为“更高的真实”(higher reality)。《梦的化装》说《七剑》“应用精神分析学说,是个大胆的尝试,不知道读者们有没有趣味?”

  梁生二○○一年在浸会大学回忆:“由于我对《龙虎斗京华》不满意,想作多方面的尝试。”《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的新文艺手法“运用得不够自然,但也说明了当时‘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情。”梁生的求索,多少影响过他在《大公报》、《新晚报》共事多年的金庸。

  比较多产的作家中,有些人毕生都处于低海拔平原。有些如雷马克,《西线无战事》初出道就异峰突起,此后长年稳踞高原。还有的作家,从早期作品到代表作,仿佛梦传彩笔,脱胎换骨。比如刘震云,早年几个短篇和长篇都不错,然后发表延续荒诞拧巴却翻空脱俗的《一句顶一万句》。村上春树完成结构松散的“鼠”三部曲后,写出双线精巧、脑洞深邃的《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金庸,则是继以少年时熟悉的海宁和衢州一带为背景、正邪分明的群像式人物、武功写实、叙事一本正经的《书剑》、《碧血剑》之后,有了超越个人经历、主角形象鲜明、人物亦正亦邪、插科打诨、武功写意、多视角叙事、明显借鉴欧洲戏剧及浪漫主义小说技法的《射雕英雄传》。

  事无偶然。金庸晚年自序《新修版〈金庸作品集〉》:“我每日读书至少四五小时,从不间断。”又在《抚今追昔话当年》和《射雕》后记回忆,在《大公报》工作后期,他为副刊写影评、剧评,还在长城电影公司兼职编剧和导演,为此每天苦读电影、艺术、西洋戏剧和戏剧理论的书。“所以《射雕》有些情节是戏剧体的,尤其是牛家村密室疗伤那一大段,完全是舞台剧的场面和人物调度,写作之时却完全不是有意的。当时只想,这种方法小说里似乎没有人用过。”

  从梁、金早年的小说和随笔,可略窥其创新的过程。所谓“新”,实乃新里存旧,旧中翻新,是包括梁、金在内新旧交替、东西交汇的那一代人,幼年浸淫中华传统,稍长后又汲取世界文艺精华,对时代自然而然的回应。没有中华传统的基石,他们编不出古典诗词和旧体回目,不会广征博引儒道佛以及兵法术数等经典著作,也不会懂得饮馔之精、琴箫之美、文辞之典丽华采,更写不出郭靖、令狐冲等“威武不能屈”的侠义之气。若未借鉴西方小说、戏剧、电影、心理分析理论,或许他们笔下的人物会比较平,情节会比较淡,节奏和场景变化会缺了些曲折。上下求索,东西借鉴,众流归海,妙合而凝,不必刻意守旧而旧风犹存,不必锐意求新而新风已成。

  三十年前,梁生在悉尼作家节武侠小说研讨会上,改清人赵翼诗句以寄语青年武侠小说作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新一代文艺创作者若有心有意,自会出入古今,海纳百川,以新的方式演绎人性相通的悲欢离合。

  作者注:本文标题取自梁羽生《龙凤宝钗缘》(一九六四至一九六六年于《大公报》副刊“小说林”连载)第五十二回中《浣溪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