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总有那么一隅是宁静的。当我们再次发现时,心里会不自觉地感到惊讶又欣喜。
那日,我独自整理房间时,无意间从放在床下的纸箱子里翻出几本旧书,书的封面有着微微褶皱,一眼扫过去,透着一种带着灰尘的泛黄素旧的气息。我不知道它们在这纸箱子里沉睡了多久,但我能明显觉察到时间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于是,我轻轻地从箱子里拿起一本,然后坐在窗边。随手翻开书页,阳光打在那微黄、焦枯的纸张上,留下了一串歪歪斜斜的光影。轻手抚摸,温暖而不炙热。那一刻,我被眼前的书香与阳光交织的画面震撼了,这种老旧的画面,像是故友的重逢。
翻开书页,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另一个世界。那是一本沈从文先生的散文集,约略记得还是在我刚念书的时候母亲买来的。沈先生笔下宁静的边城,溪水潺潺,绿树成荫,少女们在水边嬉戏,笑声清脆悦耳。纸箱子里还有一本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我又重新翻读了一遍,那里面充满了生活的琐碎与无奈,但也有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书香与阳光晕染,我仿佛也在此刻成为了书中的一员,与书中人物共同经历着那些喜怒哀乐。
在这堆旧书中,我发现了一本用旧报纸当作书皮包裹着的小学课本。报纸已经明显憔悴,但课本的封面却保存完好,翻开课本,映入眼帘的是我用铅笔写下的歪歪扭扭的名字。我随意翻动,一张卡片从书页间滑落。卡片正面画着一幅画,虽然略显稚嫩,但依稀可以看出是两只飞翔的小鸟。卡片背面写着“鸟鸣涧”三个字,这勾起了我的回忆。
我想起了读小学时,新课本刚发下来,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翻开阅读。每一篇文章都像一扇窗,阅读它,便能看到不同的风景。那时候,我们总喜欢聚在一起讨论自己喜欢的文章,这张卡片便是我们那时制作的“你最喜爱的文章排行榜”,我那时爱读古诗,就收藏了王维的这篇《鸟鸣涧》。看着卡片上的名字和对应的文章,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些曾经陪伴我们度过青涩岁月的课文与卡片,如今依然历历在目。我们那时还会在课间彼此交换着这些小卡片来看,然后就不声不响地了解了彼此的喜好。
当我沉浸在回忆中,不知不觉间睏意袭来。我趴在书上,做了一个温暖的梦。在梦中,我回到了童年时光,奶奶带着我去远离乡村的县城书店去挑选故事书;我翻开了藏在床头柜里的母亲买来的古诗词书籍,跟随着诗人们的步履,了解了他们笔下的山水人文气息;在我包裹着的新书本里,藏着的正是期待着新学期的到来;还有那个在草席上读书的午后,阳光斑驳地洒在我身上,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突然,一阵轻微的晃动将我从梦中唤醒。我抬头一看,一个小孩正站在我面前,好奇地盯着我。我似乎在哪里见过他,迷迷糊糊中想起母亲刚才在客厅与人交谈,想必是这孩子被带到了我的房间的。我望着他,有些不知所措。但当我看到书架上整齐摆放的书籍时,我灵机一动,拿起一本书询问他是否愿意一起看。他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我们坐在一起,阳光透过窗户,静静地洒在他的脸上,他全神贯注地阅读着书本。我悄悄观察他,只觉得他的眼神如此清澈,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一起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太阳渐渐西下,而我们两人却在这个下午读完了纸箱子里的书籍。他笑着对我说:“大哥哥,我在书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呢!”我一脸惊讶地看着他,刚要张开嘴说些什么,只听见窗外传来了一声呼唤,我侧着耳朵听去,可声音却越来越远,回头看,陪在身边的孩子也不见了……
“咚咚──咚咚──”外头一阵敲门声,我恍恍惚惚地睁开眼,脑袋正缓缓地从书桌边移开,只觉得一身沉重。推开门,母亲在门外催促我收拾房间,我抬头望去,只见太阳依然挂在南方的天空。一下子,似乎疑惑了,刚刚是否有人来过,还是我读着书从睡梦里回到了小时候呢?我说不上来,于是,暂时放下手中的书,开始仔仔细细地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