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君子玉言/舌尖上的国庆\小 杳

2024-10-09 05:01: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神湾菠萝。\作者供图

  飞哥川杰对于家辉小梁曾在我的专栏郑重提到(高度评价),羨慕不已,还在公司团建会上朗读了有关章节。家辉也一直唸叨要找到这期报纸,装裱起来。在《大公报》这份拥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比他们爷爷还老)的最悠久中文报纸上露个名字,对于这些年轻人是件奇妙事,令他们十分开心。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些年轻人互相支持,一起创业打拼。看他们热情阳光呼啸奔跑的样子,我相信,于我们国家、于他们个人,未来前景应该很美好。我也常常出于对他们的欣赏和他们对我的尊重,“喜为人师”,“我走过的弯路、撞过的墙、踩过的坑一定要给你们指出来”。也乐意引荐我的好师长好朋友给他们认识,帮他们开拓思路。

  人要交些“无用”之友,互相没啥物质需求,但能说说心里话,能给予情绪价值,提供思想营养,有难处时能出出主意。朋友处得长久,也必然清淡如水,友情在精神层面了。坐在楼上平台,喝茶闻香,望望远山,聊聊有趣的事、对问题的看法、对世界的认识,轻松愉快,互相启发。那些随时电话可诉、随时敲门可找、聊多晚待多久都不烦,让你开心、让你平静、让你长见识、让你豁然开朗的人,朋友圈里一定要有几位,珍藏好。

  仲秋后寒露前,或许能位列一年当中好天气的最大公认度,大江南北都比较舒服。不那么热、那么潮闷黏稠了,也尚不至于很冷。四面的风,都是爽利的。在珠江边看一场落日晚霞、到湿地观白鹭、吃地道的广式美食、踩单车逛古镇、包饺子就客家自酿米酒……简简单单,夫复何求?其后至郑先生五觉齐(眼耳鼻舌唇),忽想,五觉所意,样样俱美。

  横琴的晚霞。横琴的海水,不似香港那样清澈,海滨的参照物也没那么多,一段桥一枚山,远远一片平淡的楼群,不过有一组油气管道,这样的落日晚霞便有了工业味道。落日降至地平线最后百分之五距离时,陡然红颜灿灿,霞光变幻,落日隐去,彩霞仍持续好一阵。晚霞中一切都好看起来,海上的管道、海边的单车太阳椅,钓鱼人的背影、情侣的剪影……见过了七年多香港的大海,至今还是喜欢海;见过了一场场维港的落日晚霞,至今仍未厌倦。

  斗门的禾虫。次日去湿地看白鹭,芦苇丛中,可闻鹭鸟叫,少见鹭鸟影,可能来时已半晌午,鸟避热气躲起来了。但林荫甚好,花开得甚好,更难得的是人少。看景,从容方好。

  在斗门一家三十年乡村老店吃午餐。小梁问有没有禾虫,店家拿出一盆,说今早刚买的,“你们运气好,今天正好农历九月初一”。我瞟了一眼,果然是虫子!不敢再看。小梁劝说禾虫高蛋白、产量少、味道香。我上网查了下,禾虫生存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天文大潮沿西江上溯,虫子就会出现,并且在水稻刚好开花的时候破土而出,因而得名。禾虫对环境生态要求很高,一有污染则无法存活,被誉为“水中珍品”,二○二一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做好心理建设,鼓起勇气下筷。禾虫炒韭菜,虽然禾虫长得怪,味道却没有一点异味,像瘦肉。剩下一点打包,晚上加小米辣重新爆炒,更好吃。

  神湾的菠萝。饭后小梁一脚油门把我们带到神湾镇,让我们品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神湾菠萝”。

  路边就有专卖菠萝的店舖,店家边削边卖,人们慕名而来。只咬一口,立刻汁水满颊,果肉全部化成“甘甜小溪”,流过咽喉,还得小心滴在衣服上。一连吃了三只,感觉五脏六腑都被蜜汁浸润,又甜又爽。

  一九一五年,一名祖籍神湾的秘鲁华侨携带菠萝种苗回乡,试种成功,神湾菠萝产业从此开启,如今每年被吃掉一百万个……神湾菠萝从种下到采摘,需要整整五百三十天。长了一年多,个头却不大,只在一斤左右。我们捧着还没削的菠萝比量,小小的一只,不及手心大。而这小巧的样子,恰恰是神湾菠萝的特点。吸饱了阳光的神湾菠萝,把自然界的精髓转化成蜜汁,糖度高达十九度以上(普通菠萝十至十一度),并且不需泡盐水也不麻嘴。若不是刚吃饱饭,真想坐在这儿把神湾菠萝吃到天荒地老。

  又被年轻人带去渔村吃土菜,跟他们的老同事叙旧。这群年轻人,又拚搏又认真又重情义,也蛮有趣。

  至于郑先生自制的九蒸九晒黄精煲猪脚,那是另一个有趣的故事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