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山大学创办一百周年,借此机会,提一点建设性意见:建议中山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设置“孙中山文化”学科。
中山大学和中山市皆以世纪伟人孙中山而命名。中山大学的诞生和发展与孙中山紧密相联,与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密切相关。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是中大人的光荣传统,是中大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大人自强不息的根本。一百年来,作为南中国学术与文化的重镇,中山大学秉承孙中山“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形成了革命性、开放性、科学性的优良传统,积澱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为促进中国现代社会的变革,引进、传承和创新现代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继续继承和发扬中山的革命精神,缅怀创校先贤的功绩,个人认为中山大学很有必要设置“孙中山文化”学科,并列为中山大学重大的制度性安排,全方位、战略性地安排和部署以孙中山文化为核心的学校人文教育工作和人文交流工作,让广大师生充分了解伟人精神,领略中大精神,弘扬中山文化,从而使中山大学成为中国以至全球保护、挖掘、开发、利用孙中山文化资源的全面、造诣高、影响大的载体和平台。
设置“孙中山文化”学科,首先要制定《设置“孙中山文化”学科规划纲要》,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学科架构组成、具体措施与各种保障等。
每一年的新生入学,可以开展“孙中山文化”、“孙中山与中山大学”主题校史教育系列活动。校史是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通过回顾孙中山等诸先达在中山大学发展史上的光辉历程、参观校史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人文历史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激发新生以“我们是中大人”的学习热情和社会使命。
可以编印“孙中山与中山大学”小册子。孙中山于一九二四年创办了中山大学(原名国立广东大学)。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底,孙中山先后十多次到国立广东大学礼堂向师生系统讲述三民主义。从一九二四年二月四日孙中山下令创办国立广东大学到一九二五年三月十日这一年零三十六天的时间里,孙中山关于国立广东大学的命令、训令、指令、题词及演讲等就有四十五篇之多。可以将这些史料及孙中山的革命事迹编印成小册子,开学时发给所有新生,让学生一进校门就全面了解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他与中山大学特殊的渊源关系。
可以设立孙中山文化交流基地。加强与国内外与孙中山有关的地区和单位的联系,组织学生到中山、南京、武汉、上海、北京、台湾等,包括海外各地与孙中山密切相关的地方参观学习,让学生直观了解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革命事迹,并与这些地区和单位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学习、研究、宣传孙中山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
每年在孙中山诞辰日十一月十二日期间举办孙中山文化节。通过举办诗书画乐及演讲、报告等活动,大力弘扬孙中山文化。
强化对孙中山的学术研究和资源利用。加强孙中山研究机构建设和人才建设;设置孙中山文化教材与课程,设立各项“孙中山专项奖”,比如孙中山文化奖、孙中山学术奖、孙中山奖学金等。同时将各项工作与学术成果予以总结,进而在全国高校推介,在社会上广为宣传。
做法不一而足,中山大学还可以就“孙中山文化”学科建设,向国内外有关方面组织一次公开的金点子专题征集活动,这样既可收集到各种好建议,又可以加大对孙中山文化和中山大学的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