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肺炎疫情急转直下,香港大学陆佑堂成为社区疫苗接种中心,由本周三开始运作,每天提供二千剂疫苗。
陆佑堂作为港大校园最标志性的本部大楼中央的大礼堂,建于港大成立的一九一二年,较另一标志性的尖沙咀火车总站钟楼早了一年,两者古典复兴式风格相近,俨然是孪生兄弟。火车站钟楼如今孑然一身,但港大本部大楼保住原貌,其中战后重建的礼堂更一度成为重点音乐会演出舞台。
二战期间,礼堂遭战火破坏,屋顶全烧毁。战后重修,一九五六年二月命名为陆佑堂,以纪念南洋商人陆佑无偿支援港大成立初期的财政困境。命名仪式请来陆氏幼子、电影大亨陆运涛出席,成为佳话。
香港大会堂一九六二年开幕前,不少音乐会都在陆佑堂举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港大校长赖廉士(Lindsay Ride)酷爱音乐。命名后一个月举行的音乐会,由中英乐团演出海顿《创世纪》,负责合唱的,正是赖校长指挥由他在战前创办的香港歌咏团。
自此陆佑堂乐韵处处闻,一九五七年世界顶级小提琴家之一的Ruggiero Ricci也在那里举行独奏会,之后更与中英乐团合演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那是该团改名为香港管弦乐团的前夕。接踵而来的音乐家包括国际萧邦大赛冠军Halina Czerny-Stefańska、阿玛迪斯弦乐四重奏、俄裔英国钢琴家Benno Moiseiwitsch、美国钢琴家Gary Graffman等。他们都在陆佑堂留下余韵,也成为该堂的音乐印记。
有意思的是,Graffman后来出任费城寇蒂斯音乐学院院长期间,他的弟子之一正是我们熟识的郎朗。二○一七年郎朗获港大颁授名誉博士学位,其间举行一次座谈会兼钢琴演奏,地点就在陆佑堂(见附图)。
笔者当时在场,回想在陆佑堂旁边房间熬夜的日子,完成中央乐团的博士论文,感恩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