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回内地参加一个会议,会场人很多,每个人面前都有自己的名牌。我找到自己名牌的时候,发现自己名字后面多了一个“(香港)”。我猜,特别注明的原因很可能是同场有另外一个同名的出席者。
刚刚坐定,坐在我身旁的另一位大哥就来跟我打招呼了,而打招呼的内容让我有些意外──
他:今天你爸爸也来了吧?我:没有呀。
他:不会吧,我在外面看到他的名字了。我:没有,我爸在家。
因为彼此都戴着口罩,我到现在已经基本能确定这位大哥把我当成了同名的另外一个人了。我还在犹豫如何婉转地向他指出这一点的时候,大哥继续在“寒暄”──
他:你爸爸今年八十了吧?我:没有没有,没有这么大。
他:他退休了吧?我:嗯嗯,退休了。
他:那你全面接班了吧?也应该让你全面负责了。
父亲退休、全面接班、全面负责……整个对话持续时间不到一分锺,有效内容也不超过一百字,但就在这名副其实的“只言片语”之间,我居然对“另外一个自己”的经历有了初步的认识。我还来不及礼貌地指出大哥认错人,大会司仪就在台上宣布会议开始了。
我原本以为这个小插曲已经完结,直到会议最后突然听到司仪叫我的名字“下面有请某某公司董事长某某上台致辞。”我当然知道说的不是自己,而与我同名的某董事长自然知道是在说他自己,因为他已经在掌声中迈步上台了,但是我身旁的大哥什么都不知道。他一边拍手一边扭头准备目送我走上台前,但见我只是鼓掌却无起身之意,又扭头看看正在走上台的另一个人,似乎终于明白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