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墟 里/扫 墓\叶 歌

2024-05-06 04:03: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四月底一个阴天,和父亲一起回老家苏州扫墓,上次去还是疫前的二○一九年。

  曾祖父母、祖父母分葬在苏州凤凰山和皇冠山两处。公墓管理严格,纸钱只能在大门外定点烧化,火种不能上山,车不能进大门。皇冠山公墓较“高档”。门口莲花池里有观音像和锦鲤,旁边有小小的基督教堂,中西合璧,信仰共存。墓地依山而筑,绿树成荫。不过山上墓碑层叠,平地上也开发出墓穴,有“人满为患”之虞。凤凰山公墓较老旧,门外的路也不太好,狭窄颠簸。年深日久,标识不清,爬了一百八十级台阶,花了一番功夫才找到曾祖父母的墓穴。此时云开日出,阳光灿烂。下山看到河里白鹅游动,对岸一群白羊走过,旁边蹦蹦跳跳的还有一只牧羊犬,一派田园风光。

  按照惯例,扫墓完毕和苏州亲戚聚餐吃饭。这次去了个私房菜馆,老式苏帮菜做得口味不俗。除了名闻遐迩的松鼠鳜鱼、清炒虾仁、酱汁肉,还有父亲小时吃过的“白什盘”(即荤什锦,加蹄筋、春笋、木耳等),“五件子”(一只鸭,一块风肉,一只猪肚,一只鸡和鸽蛋炖煮五、六个小时,似乎是“佛跳墙”的理念)。这次还吃到了“扁蒲”,就是瓠瓜或蒲瓜,和西葫芦类似,但口感更柔嫩。苏州做法是扁蒲切片,和小虾乾“开阳”同煮,也可将扁蒲中间掏空塞肉。

  祖父在世时,父亲和他的弟、妹一年聚餐两次,小年夜和扫墓时,如今只剩扫墓一次了。慎终追远之外,亲人团聚可能才是扫墓的终极要义。我们这一代四海为家,扫墓的礼俗日后恐怕难以为继,唯愿亲情长留心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