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童眼观世/穿越古今话香囊\梁 戴

2024-06-13 04:03: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端午节前夕,收到了远方朋友寄来的端午礼盒,盒中除有不同口味的特色糉子,还附有两个荷包形状的精美香囊,一青一绿,绣有山水,望之似有“只此青绿”的宋韵之美。香囊外以精美锦缎包裹,触之丝滑柔软;内有纯棉白色小袋,闻之有草药清香。将之挂在书房,伴随若有若无的清风,香草与药材淡淡的混合味道,缓慢而持续地在书房弥漫开来,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端午节佩香囊,是华夏民族的古老习俗,据专家考证,早在西周时便有之,其作用为“避疫气,令人不染”。在缺医少药的古代,春天万物生发、潮湿多雨,民众制作和佩带香囊,以求驱瘟避邪,求吉祈福。屈原楚辞《离骚》曰:“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诗中的江离、辟芷、秋兰,都是当时广为人知的香草,“佩”在这里既指香囊,亦含佩戴之意。

  香囊又称“容臭”、“香袋”、“香包”,囊中所填之物多为具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有的以朱砂、雄黄、樟脑、香附为主,有的加入丁香、白芷、霍香、紫苏、薄荷等,也有的添加苍术、山奈、辛夷、艾叶等,皆为纯天然、含有较强挥发性的物质,气味怡人,兼具提神醒脑、驱虫防病之效。

  由于香囊源远流长,佩于身或悬于帐,创意制作,玲珑秀美,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不少吟咏香囊的名篇佳句。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诗云:“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宋代词人秦观代表作《满庭芳.山抹微云》:“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笔高而韵美,被誉为宋词经典。

  到了明清时期,香囊成为相恋男女馈赠的信物。在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八十七回,“小几上却搁着剪破了的香囊和两三截儿扇袋并那铰拆了的穗子”,林黛玉怒剪香囊的“名场面”,至今仍脍炙人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