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心理咨询,今天人们已经不陌生了。而今又兴起一个新行当:哲学咨询。从网上看,哲学咨询师的道具是一张小方桌,两个小椅子,颇得中国戏曲“一桌二椅”的美学旨趣。而桌子大都是折叠的,椅子有些也是折叠的,好像喻示着哲学追求的就是把世界折叠又展开的境界。哲学咨询师的工作地点常常是街头,或者广场边、美术馆博物馆门口,这又似乎回到了苏格拉底满大街找人聊天的场景。如此说来,哲学咨询师从外观上便已显露出了中西哲学之要义。当然,以上所有这些“解释”,都是我为哲学咨询师所作的,只代表我的个人观感,并非行业官方阐释。不过,对生活万事作出类似解释,大概也就是哲学咨询师的工作吧。
哲学咨询师的整套行头有几分古代卦摊的模样。一次咨询大概十到十五分钟,聊一个话题,比如职场之事,比如情场之事,很像算命先生说的“问前程”或“问姻缘”,不过,哲学提供的是一种有回应的倾诉,算命则是给一个看似确定的答案。换言之,算命更像“咨询”,有问有答。哲学却只是把问者和答者黏合成一个共同体,互相思想辩难,互相情感慰借。有人好奇,哲学咨询有没有实际用处呢?答案不一。要我说,这个问题本就无需问。因为,连“哲学”本身都无法确定有无实际用处,何况又加了个犹犹豫豫的“咨询”呢?
不过,哲学咨询至少有一个实际用处:哲学专业的新就业方式。我报大学志愿那会儿,不管有没有读过大学的,都劝我“学哲学不好就业”,而大学生就业率似乎也支持这个观点,以至于哲学被污名化为“富人游戏”,适合有钱有閒的子弟学着玩。其实,学哲学使人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逻辑严密,就像给自己装了个万能端口,接入什么专业都比较顺利。哲学咨询师的出现,侧面验证了这一点。不然,咋就没有数学咨询师、文学咨询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