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月度营收指标连续两个月改善。国家统计局今日(12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工业企业累计营收同比增长1.8%至123.4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营收利润率5.4%。单看11月,规模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0.5%,而10月为下降0.2%。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介绍,存量政策有效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带动上月规模工业企业营收增速实现“由降转增”。分析称,从趋势上看,后续工业领域价格料渐回暖,利润状况将续回暖,工业部门整体盈利状况有望进一步改善。
11月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相关的工业行业利润均实现快速增长(大公网记者倪巍晨摄)
分企业类型看,前11个月,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674.8亿元,同比下降4.7%;其中,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为20387.7亿元、50143亿元、16062.9亿元和19649.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8.4%、5.7%、0.8%和1%。
于卫宁表示,在上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11月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7.3%,降幅较10月收窄2.7个百分点。他强调,受价格回升、营收转增带动,企业盈利空间得到改善,反映企业效益基本面情况的“毛利润”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
“两新”相关行业利润大增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观察到,上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继续收窄,企业整体盈利状况改善。随着一揽子针对性宏观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工业品市场需求开始复苏,企业营收恢复增长,工业品价格端也有边际改善。他续称,PPI同比仍在下降,反映整体规模工业经营状况偏弱,未来经济和工业复苏仍赖宏观政策的有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期“两新”政策效能的继续显现,11月相关工业行业利润快速增长。具体看,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带动下,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6.7%,其中,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化工木材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0.6%、90.4%和35.7%。当月,消费品领域以旧换新政策也带动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长311.4%、82.9%、25%和11.1%。
“规模工业企业月度利润同比增速已连续两个月改善。”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提醒,从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变化看,居民部门日常消费正逐步恢复。他说,目前工业产成品去库存进程仍在继续,产成品周转天数近十一个月来首次降至20天以内,录年内新低,表明工业品上游和下游产成品供需状况正朝着平衡方向前进。
经济保持良好恢复势头
展望未来,于卫宁指出,尽管规模工业企业利润仍处下降区间,但随着政策组合效应的持续显现,企业利润降幅正继续收窄,效益状况有所改善。下阶段,要继续抓好各项政策落实落细,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巩固回升。
周茂华认为,9月以来宏观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增大,加之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稳楼市政策组合拳,以及财政支出规模的明显扩大,消费与投资需求有望加快复苏,并带动工业供需趋于平衡。趋势上看,后续工业领域价格料渐回暖,利润状况将续回暖,工业部门整体盈利状况有望进一步改善。
马泓坦言,上月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周期超过两个月,表明企业现金流状况偏紧,工业部门转型升级需更多依赖需求改善,以及一揽子政策的加快见效。他相信,随着后续更多支持政策的加速落地,房地产等行业去库存进度有望提速,进而推动工业企业利润降幅进一步收窄,“鉴于年末中国经济仍保持较好恢复势头,2024年全年GDP同比增长5%左右的概率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