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经济把脉/大湾区发展 金融业机遇多\中银香港区域经济研究处主管 彭 湃

2024-02-23 04:03: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港人往来两地更方便快捷,跨境电子支付方式也在不断普及和完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发布实施五周年,大湾区“9+2”城市加速协同发展,成绩斐然。其中,大湾区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要素跨境流动更加顺畅,“一个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深港穗城市群的创新指标排名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二位。

  香港作为大湾区内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在大湾区建设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既是参与者、贡献者,亦是受益者。未来,香港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等重要领域的建设,主动捕捉大湾区发展机遇,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实现自身经济多元化发展。

  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增

  政策层面,以《纲要》为纲领性文件,国家、省市政府、监管机构等层面相继出台了横琴方案、前海方案、南沙方案、河套规划、大湾区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等一批支持性政策及举措。大湾区“1+N+X”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产业多元化、对外高质量开放和国际化发展增加制度性保障。

  经济规模方面,截至2022年,大湾区整体经济规模约为1.94万亿美元,约为2018年整体经济规模的1.2倍,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11%,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排名前十;大湾区人均GDP达到2.25万美元,约为2018年的1.15倍。大湾区总人口也从2018年的8300多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8600多万人。

  民生方面,“一个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大批基建工程,如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新路桥、新口岸开通,港人往来两地更加方便快捷。每年吸引大量港人到广东旅游、工作或生活。同时,港版电子支付工具WeChat Pay HK、Alipay HK、BoC Pay等的应用场景已延伸至大湾区内地城市,跨境电子支付方式也在不断普及和完善。2023年,港人在深圳以非现金支付交易合计超过3500万笔,金额超过8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分别增长2.22倍和71%。

  跨境金融方面,“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互换通”等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出台并完善,大湾区资本市场欣欣向荣。据统计,“深港通”2024年1月的日均买入成交金额接近人民币370亿元,卖出成交金额接近人民币340亿元;2023年12月,“债券通”北向通交易额达人民币6700多亿元,六年升幅约21倍;2023年年底“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达6.9万人,跨境汇划金额累积达人民币128亿元。此外,“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于去年6月正式在香港推出,不断增强香港的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首先,香港应继续有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机制,构建大湾区统一标准,促进区内融合发展。香港可发挥自身在国际规则、规则标准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价值,紧贴大湾区共同的发展需求,携手粤澳共建共用统一的“湾区标准”,推进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和进一步互联互通。从行为规范层面促进大湾区内产业间、城市间、区域间的协同合作发展,形成发展共识,助力打破粤港澳三地合作发展壁垒,推进技术成果的专利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共同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其次,积极扩展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离岸人民币市场经过十多年发展已建立了一定基础,并形成以香港为全球业务枢纽,以伦敦、新加坡为重要支撑,以其他设有人民币清算行的地区为关键节点的网状分布格局,并产生交叉辐射效应。未来,香港应继续将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持续提升资金池规模、市场深度及产品广度,进一步增强使用人民币市场主体的积聚效应,积极参与人民币国际使用试点工作。

  最后,发挥香港作为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及“一带一路”倡议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推动大湾区企业“走出去”,助力国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努力成为新兴市场投融资中心,吸引更多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东南亚、中东地区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企业来香港上市及发债融资,以及新兴经济体长线资金投资香港市场。针对大湾区企业在融资、会计、基建筹划、设计、建筑和管理、保险和风险管理、法律以及争议解决等方面的区域发展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并推动香港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发展,为各国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共同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