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至诚颕评/国家深化改革 香港迎新机遇\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委员 林至颕

2024-07-23 04:03: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国家发展高质量经济,香港当从科创、经贸与人才方面,加强内外循环的联通,与内地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本月18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三中全会素来备受全球瞩目,香港作为中国的重要国际窗口,不可不察。

  今年是全球政治大年,众多国家迎来政府换届,如特朗普再度在美国总统大选出战;印度总理选举,莫迪成功第三次连任总理;欧洲议会选举,民粹主义政客纷纷粉墨登场;法国提前进行国会选举,马克龙的中间派联盟失势,左翼政党占最多议席;墨西哥选举迎来首位女总统。

  总括而言,外围环境急剧变化,发达国家的民粹主义倾向日趋加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不低,香港定会深受其中影响。在此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三中全会顺利召开,为中国发展指明方向,为世界提供稳定性,殊为难得。

  纵观三中全会公报及《决定》,改革措施包括深化国企改革、加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完善高质量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养老政策与产业,并鼓励生育,逐步扭转人口老化走势;市场开放则包含扩大自主开放,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务市场也在其列,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发展“一带一路”。中国依然坚持改革开放,做好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则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市场十分关注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的风险,以及内需提振的政策力度。究其根本,这是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之路。以往分税制改革令地方政府收入依赖土地财政,透过做好基建与招商引资,提升土地价值,进而刺激经济。地方政府的政绩也以经济发展为主,与邻近地区构成竞争关系,房地产发展处于野蛮生长时期,拉动周边产业、内需甚至带动炒房投机,形成正循环。随着硬基建逐步完善,这套发展模式的边际效用递减,最终变成债务风险。政府推动房地产业界处理当务之急,着眼于满足住房需要,保交房,盘活存量商品房和土地资源,力求化解债务危机,避免日本昔日泡沫爆破后的覆辙,回应当前经济需要。

  产业升级融入湾区

  此外,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模式的转型方向,以数字经济为引擎。《决定》提出了替代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发展引擎转为数字经济,并提出税务改革的大方向,财权下放,事权上收;同时整合全国市场,逐步统一不同地区之间,令市场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无碍。落到实处,中国为此扶持的新兴战略产业,包括新一代资讯技术、人工智慧、航空航太、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同时推动传统产业采用数智技术以及绿色技术。此外,中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也包括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体、工业软体、先进材料等,以确保产业链韧性。

  数字经济可以带动不同产业升级,面对国际经贸加强产品质量优势与附加值,促进国内市场更精准、有效率地运转。此举配合国内保就业,扶持中产与基层的收入,作为国内消费市场的动力,其他民生产业与服务业也有望受惠于新的发展模式。

  由此可见,三中全会召开于国际风云变幻之时,展现出中国紧扣经济长期需要的战略定力,坚持改革开放,发展高质量经济,同时也兼顾当下经济需要,提出新的发展模式,着眼于化解房地产问题和提振内需,以数字经济为引擎。香港作为中国的国际窗口,当从科创、经贸与人才方面,加强内外循环的联通,与内地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科创方面,香港当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格局。香港的优势是国际上有分量的自由港,资金、技术、人才、商品、数据等重要市场要素,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而且属于海洋法系,云集全球名列前茅的知名高校,这三项优势都令香港成为重要平台,协助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科创产业获取重要市场要素,有条件招徕国际人才,获取国际投资,拓展国际市场。

  香港特区政府的科创政策体系需要加快融入大湾区,在顶层架构集合粤港澳三地政府的负责部门与执行部门,共享国际科创市场动态,协调发展科创产业的政策。香港在科研、政府投资、人才招揽及市场推广等领域,可借此针对大湾区的产业痛点,借此联手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国家在三中全会强调的方向。

  积极应对断链风险

  可以预见,美国必会打压那些协助中国的国际高端人才。因此,香港特区政府需要加强对国际高端人才的保障,譬如一经批核,国际高端人才及家人可即时获得香港身份,银行也要为其提供开户的便立,保障他们的个人资料安全,并且提供房屋津贴或是安排宿舍。此外,香港特区政府应提供证明文件,以便他们尽快发挥所长,具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受聘于大湾区的创科企业,或是香港知名高等院校,或是政府及公营机构促进科创的部门,或是创业开设公司,承接驻港中资企业或是创科企业的订单,提供技术顾问服务或是推出产品。只要能够保障国际人才的安全与生计,使之一展所长,香港就有希望成为全球人才集聚高地。

  经贸方面,香港需要适应地缘政治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有鉴于美国带头发起逆全球化,针对中国设置许多贸易限制措施,如关税、制裁与实体清单等。全球供应链开始出现变形,部分组装环节等中低端业务逐步流出中国,转移到越南和墨西哥等国家。美国大选后仍有弹性选择不撤除限制措施,甚至可因应国内矛盾情况,或国际形势需要,再加强贸易保护主义力度。

  特朗普及其竞选副手万斯占据选情优势,多次扬言中国是美国最大威胁。香港位于中国与西方之间,深受两者摩擦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有见及此,香港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包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例如东南亚与中东国家,吸引资金来香港开设家族办公室和基金,投资中国企业,推动离岸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直接交换,将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资源挂钩,与中国的制造业生产力优势挂钩,与中国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挂钩,缓解依赖美元的风险。此外,香港透过在城市内部发展数据中心、贸易金融、外汇兑换、物流管理、会计与法律等供应链管理服务等,加强与越南及墨西哥等中转贸易国家,带动内地企业出海投资,形成跨国企业,维系与欧美市场的联系。

  因此,香港应积极推动大湾区企业采用湾区标准,加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维持欧美市场联系,香港可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协助中小型大湾区企业出海贸易,做好产品质量管理、欧美国家的ESG合规工作,外汇兑换以及贸易金融,管理海外供应链。

  短期而言,粤港澳三地政府应联手鼓励中小型大湾区企业,申请湾区标准,并且为入选企业提供贸易金融和合规等协助。以贸易金融为例,当局可参考出口信用保险,向符合湾区标准的香港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香港企业借此处理坏账风险保障,更有兴趣采用湾区标准;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贸易企业采用湾区标准,可在港获得ESG合规服务的优惠,避免产品在欧美市场深受刁难。

  长远而言,香港作为国际商业城市,应牵头成立大湾区联合政策协商平台。三地政府共同商议,以提升政策协调能力,加强大湾区规则衔接,共同在国际市场及内部整合中获益。

  总括而言,三中全会展示出国家的战略定力与远见,改革开放的路线坚定不移,着眼发展高质量经济,同时也兼顾当下经济需要,提出新的发展模式,化解房地产问题和提振内需。香港作为中国的国际窗口,当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在科创产业发挥独特优势,招揽国际高端人才,提供安全而充满机会的平台。香港还需要加强国际联系,适应地缘政治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推动大湾区企业采用湾区标准,加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内外循环的联通,与国家经济相辅相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