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经济的发展,犹如在风浪中寻求平衡,既有突破桎梏的豪迈,也有随之而来的超载与失衡。从新冠疫情冲击导致供应链失序,到通胀高企与持续的高利率环境,全球经济数年的累积失衡迎来了“暖开机”的临界点。如同电脑系统在高负荷状态下依靠暖开机恢复运作,全球经济亦在混乱之后,通过一系列短促而有力的政策调整,力求回到良性回圈的发展轨道。
“暖开机”不仅意味着重启,更代表了一次系统性的复原过程──在经历“超载”的混乱与停滞之后,从供需错配、资源短缺、通胀升温与地缘紧张的困局中复苏,重塑稳健运行的根基,实现对自身秩序的重构与再平衡。这种暖开机并非恢复原状,而是借助供需结构性调整、科技创新以及政策引导,推动系统从失衡中重获动力。
展望2025年,全球经济在暖开机的恢复中,将一步步重构自身架构,通过政策经验的再校准,化解短期挑战与长期瓶颈的阻碍。全球资产配置的逻辑也将从2024年“预期定价”的迷雾中逐渐清晰,过渡到2025年“政策落地”的效果评估。
回首过去,全球经济系统超载的动因主要有四:一是百年一遇的公共卫生危机“病毒来袭”;二是全球供应链“硬体崩溃”;三是各文明“软体冲突”,大国博弈加剧地缘紧张局势;四是经济超负荷运转,基础科学天花板效应对生产力发展形成瓶颈。
在过去的展望中,我们以“熵减之年”定位2023年,全球经济在这一年历经艰难险阻,跨越“熵增”到“熵减”的阻碍,在2024年“拐点之年”,为经济复苏积蓄了势能,推动系统向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
展望2025年,全球经济按下“暖开机”键,这并非简单的重新开始,而是在过去经验基础上的优化,更是一次系统性的复原过程──在经历超载的混乱与停滞之后,从复杂困局中努力重塑稳健运行的根基,实现对自身秩序的一次重构与再平衡。
通胀压力缓解 币策转向中性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全球经济2024年和2025年增速预期值均为3.2%,发达经济体两年均保持在1.8%,而发展中经济体两年均保持在4.2%。然而,相同的数字蕴含不同的期许,与2024年不同,2025年全球经济将呈现三大新特征:一是通胀环境的改善带来政策重心的转向。2024年,通胀经历了短暂的反弹,最终趋势性回落,已逐渐逼近长期政策目标。随着通胀压力缓解,各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逐渐转向中性,更注重于长期经济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增长。
二是大选落幕后的政治局势重塑。2024年全球迎来大选之年,主要经济体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显著变化。新的政治环境落地,外部不确定性转为相对的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并非简单的全球“风向”变化,而是国际政治氛围从动荡向平稳的过渡,使各国能够更从容调适,谋划长远,而非忙于应对外部环境潜在的风险与变局。
三是科技赋能带来的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提升。科技创新,尤其是人工智慧的快速发展,正在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动力。人工智慧的普及与应用深入各行各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在“暖开机”的大背景下,科技进步将为全球经济带来新一轮增长动能。
在全球经济“暖开机”的背景下,2024年与2025年的市场表现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2024年是“预期定价”之年,市场主要围绕对政策变化的预期进行调整,无论是通胀路径的预期、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的转向,还是大选后的政治环境变化,投资者的行为更多地反映了对未来政策和经济环境的预期。股市、债市和外汇市场都在寻找线索,试图提前消化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而2025年则是反映“政策落地”实质性效果的阶段,市场的侧重点从预期回归现实,着重于调整评估政策落地执行的实质性效果。与政策预期不同,政策落地将实质性重设国际金融市场运行的基准环境,利率、汇率、风险偏好和估值中枢等关键变数将因此产生深刻的联动反应,并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和资产价格的定价机制。在这一阶段,货币政策的调整节奏、财政刺激的实际力度,以及各国经济体在新政策框架下的表现成为市场的核心关注点。这种从“预期”到“结果”的转换,也将主导资产配置的逻辑。
(作者为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