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今年内地各省市将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潜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经济既面临国内总需求不足、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的挑战,也具备韧性足、潜力大的优势。百年变局和全球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更加考验政策和改革的应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做了部署安排,31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各地2025年经济指标预期目标,确定了重点工作任务。今年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有何新变化?各领域分项指标有何特点?今年地方经济工作部署了哪些新任务?工作有何新亮点?
今年31省份GDP平均增长目标5.3%,当中,29个省份将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至6%之间,预计全国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或将设定为5%左右。西藏GDP目标最高,要求GDP增长7%以上,力争达到8%。当前各地既面临外需不确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也有前期增量政策逐步显效的有利形势,地方制定的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小幅调整,但总体基调依然积极进取。分省份看,仅天津上调了GDP增长目标,15个省份下调经济增长目标,15个省份目标基本持平。西藏、新疆目标全国领先,源自“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持续驱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既拓展了国际贸易,又扩大国内省际产业投资合作,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今年地方财政收入目标,30个省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2.9%。多数省份将财政收入增长目标设定在2%至5%之间。截至2月3日,除青海以外,30个省份公布了2025年财政收入预算目标。财政收入增速目标最高的是新疆和西藏,均为“增长10%”。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价格下滑因素拖累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与房地产行业税收优惠等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造成的财政减收,但长期看,政策效应显现带动宏观经济向好将逐步激发财政增收潜力。总体上看,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大幅低于GDP目标。
分专案看,今年工业生产目标上调,消费和物价目标下调。多数省份上调工业增加值预期目标,争取工业经济开门红。广东由5%上调至6%左右,山东由5.5%上调至6%以上,浙江由6%左右调整为6%以上。中西部省份预期增速较高,西藏设定为16%、高于上年的10%,甘肃、新疆均设定为8.0%,江西、湖北均设定为7.5%。从消费看,多数省份社零增速目标下调幅度较大,居民消费需求仍有待提振。今年湖北由9%调整为7%左右,河南由7%调整为6%,福建由6%调整为5.5%,广东由6%调整为5.5%,浙江由5.5%左右调整为5%以上。
注重提升投资效益
从投资看,经济大省淡化固投规模增长的要求,更加注重投资效益的提升。如广东要求“提质增效”,浙江要求“确保专案投资增速快于GDP增速”。化债重点省份投资目标调整不一,重庆从4%上调至5%,吉林从3%上调至5%;内蒙古从15%下调至10%,辽宁从10%下调至7%。从出口看,主要外贸大省对2025年进出口形势评估偏谨慎,要加力稳外贸。如广东要求“进出口总额稳量提质”,浙江提出货物出口占全国的份额保持稳定,四川要求“稳住万亿级规模”,上海将“稳外需”同“扩内需”并列为2025年第一大经济工作任务。
化解风险方面,财政金融协作化解存量债务,遏制隐性债务新增。一是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用好财政资金工具更加精准支持债务置换;二是用好央行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化债支持力度;三是严控增量债务,加快城投市场化转型,宁夏、内蒙古等地区有望退出高风险省份名单。
就业方面,各省份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较为一致,基本维持不变。已披露调查失业率目标的省份中,多数将目标设定在5.5%左右,持平于上年。30个省份(西藏未公布)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合计1651万人,略高于上年。各地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做好最大的民生工程。从物价看,各省份CPI目标下调至2%左右。30个公布物价预期目标的省份中,仅西藏要求“3%以内”,其他多数省份均将CPI目标增速从上年的3%下调为2%。这既是当前物价低迷压力的直接体现,也反映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的紧迫性,2025年政策对物价的重视程度将会更高。中央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地方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改善供求关系,整治内捲式竞争。
地方如何破解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如何推动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根据各省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促消费成为首要工作任务,支持大宗消费和服务消费,加大民生保障。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将其作为2025年重点工作第一位,凸显出提振消费的重要性。多个省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将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置于首位,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通过居民消费的有效提振带动经济的回升向好。
第一,促进大宗消费和消费品“以旧换新”。2025年,商务部延续汽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优惠政策,各地落实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激发消费潜力。一是增加资金规模,扩大支持范围。广东继续将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等纳入支持范围;北京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促进新能源车、数码产品等绿色、资讯消费,加强老字型大小品牌创新、集合展示。二是优化实施机制,放大消费撬动作用。浙江持续推进汽车、手机、家电家居、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医疗设备、电梯等设备更新,优化政策设计、补贴程式、兑付方式,扩大政策受益面。
扩消费场景拓新型消费
第二,支持服务消费,拓宽消费场景发展新型消费。一是支持餐饮服务消费。四川2025年将开展“味美四川”川派餐饮汇活动,分批次发放特色消费券,着力扭转餐饮等服务领域消费回落趋势。二是促进文旅体育消费。北京促进体育消费,新建和更新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三是拓宽消费场景,促进线上和线下消费。广东吸引培育消费平台企业,推进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建设;山东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建设一批“好品山东”电商中心;浙江拓展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培育壮大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会展经济、演艺经济。上海更加注重推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加快打造以国货潮牌为引领的消费自主品牌,加快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房车露营等新业态。
第三,提高养老、育幼、医疗设施和服务保障水准,解决居民消费后顾之忧。根据目前政策,3岁以下讬育服务属于非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属于地方事权。但地方往往对重视程度不高,讬育服务供给不足;且讬育服务运营成本较高,普惠程度较低。2025年,各地加大养老育幼等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广东提出,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讬、社区嵌入式讬育、家庭讬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浙江提出,规范实施生育保险、休假、补贴等制度,开展普惠讬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福建提出,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建立城乡居民连续参保、基金零报销激励机制。上海提出,新增3000张养老床位,改建3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加强养老与医护床位联动衔接、资源共用。
(作者为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