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市反弹,但当大市上升之际,如果个人持有的股票未能跟随上升,反而下跌,实在会令人失望,而在此情况之下,如果公司提出以高溢价回购股份或作出私有化,对於股东而言未尝不是一个趁高沽出套现的机会,将资金转投至其他有更大升值潜力的股份,好过死守於一隻不会上升的股份。
以香港建设(00190)大股东拟以8元私有化公司为例,股东记得在本周五早上10时30分於九龙香格里拉酒店召开的股东特别大会投票(早上10时正召开法院会议),以通过有关议案,为股份套现。
对於老股民而言,对香港建设的前身熊谷组(香港)应该更为熟悉,笔者当年亦炒过几转。熊谷组(香港)由于镜波(於2015年病逝,终年96岁)创办,前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前局长马时亨於九十年代回流香港时曾出任熊谷组董事。集团当年曾经甚受市场关注,是热炒股之一。不过,时移世易,集团经过转手,於2004年改为现在名称,现时公司主攻内地基建。
公司股价过去十年反覆下跌,而自2015年7月以来股价一直就是低於8元(於2015年7月高见0.295元,经25合1调整为7.375元),股价较资产淨值长期有大折让,所以即使股东认为公司有较高资产淨值,但市场投资者不认同而以较高股价买卖股份,地产股有较高资产淨值意义亦不大。
面对股价下跌,香港建设的大股东一直增持及公司回购作为支持,於2020年7月3日为公司最后一次回购股份,当日收市价为4.87元,而距离达到最低公众持股量规定前的余量上限仅为0.24%。鉴於维持最低公众持股量的限制,大股东及公司能再增持的空间已不大,所以提出溢价私有化可能是支持股价的唯一方法。
以8元的私有化价格而言,较提出私有化前停牌的收市价有逾一倍溢价,亦是公告私有化意向停牌前9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4元的两倍,对已持货的股东属於有吸引力的套现机会。但如果今次私有化失败,其股价很大机会“打回原形”,即跌回私有化建议前的停牌前交易日(今年1月12日)之收市价约3.6元附近水平,较现价跌逾一半,对股东的伤害极大。
其实,集团上市已这麼多年,相信一些老股东仍持有实物股票,亦可能因为年纪较高而没有留意到今次私有化的消息,以及公司将就私有化交易方案下的相关议案进行表决。如果因为这些股东的遗忘而令私有化失败,实在是小股东的损失。因此,提提大家紧记去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