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论坛十周年 林郑:见证两地经济繁荣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马翠媚、岑健乐)香港作为外资进入中国内地最好桥樑,同时是中资企业「走出去」最好的踏脚石,风雨未改。由大公报、大公网与央视财经频道合办的第10届央视财经香港论坛昨日在香港举行,出席嘉宾均认为中国创新过程中,投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优良金融基建,加上市场投资者结构高度多元化,为中资公司提供良好的融资、以及「走出去」面向世界的平台。
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下,中国坚持继续改革开放,并不断开拓创新寻求发展历程,这场主题为「全球经济中的中国创新」的央视论坛,邀来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及港交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等嘉宾展开一场深度对话。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姜在忠、央视财经频道副总监陈永庆出席论坛并致辞,同场尚有来自香港及内地金融界人士、专家及企业家代表等逾200人参与。
慎海雄:论坛为经济献智慧
除现场嘉宾云集外,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与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还向论坛发来视频祝贺。林郑月娥表示,论坛10年来见证内地与香港经济的繁荣发展,乐见论坛为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搭建交流平台,为经济发展贡献智慧。慎海雄表示,10年来央视财经频道与大公报、大公网汇聚各界精英,以财经论坛的形式,紧扣前沿热点,为助力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智慧和见解。
蒙牛河钢讚港对外优势
在论坛的对话环节中,卢敏放表示,今年是蒙牛成立20周年,亦是蒙牛在港上市15周年。他忆述,蒙牛当初是内蒙一间很小的企业,其后在港交所上市并逐步走向国际化,由上市当年收入70亿元(人民币,下同),到去年收入近700亿元,料今年会更上一层楼。他认为,港交所为公司提供良好融资平台,公司利用香港向海外扩展阵地,现时东南亚10多个国家都有蒙牛的产品和工厂,最近更通过对澳洲的两大企业进行收购。
于勇则讚扬本港拥有优良的金融基建,带动河钢近年飞跃发展。他还拿出一块铁矿石向现场的嘉宾展示,指公司一年大概要从澳洲、巴西等国家购入逾1亿吨铁矿石,这些交易都是在港进行,涉资总额逾500亿元人民币,而交易可以成功进行都是有赖本港拥有良好的外汇结算体系、以及特别好的经济环境。
巴曙松料港成三大中心
港交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则指,今年本港IPO逾半来自新经济,而港交所当年改革上市制度,正正是察觉到中国新经济融资需求。他认为,创新经济需要活跃的资本市场,又提到10年前市值最大的中国公司是中石油,现时已由刚刚回流的阿里巴巴所取代,这亦反映资本市场对传统经济及新经济取态的变化。
巴曙松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由原来吸引外资到中国投资,发展到逐步走到海外去投资。他相信,这种变化将令香港市场更突显一项新功能,就是成为中国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平台,并预料未来香港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甚至变成海外的融资中心、管理中心及併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