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体育 > 正文

中国短道速滑改革求变

2019-01-25 03:18: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短道速滑精英联赛包括长春、哈尔滨、青岛和北京共4站赛事

  “和哥哥姐姐们比赛太刺激了,上瘾!”年仅13岁的北京女孩王晔赛后兴奋地对陪她比赛的父亲说。日前闭幕的中国短道速滑精英联赛北京站比赛中,成绩突出的青少年运动员与成年组运动员甚至国家队主力同场竞技,这已成为精英联赛的常态。平昌冬奥会后,中国滑冰协会对短道速滑进行了系列改革,推出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精英联赛便是其中一项。中国滑冰协会创立了能把各年龄层比赛贯穿成一体的短道国内竞赛体系,同时在青少年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竞赛规则研究,以及大众指导员、裁判员培训等方面发力,中国短道速滑正以全新的面貌和活力展现在大众面前。\刘阳、李嘉、郑直

  2018年至2019年赛季开始,中国滑冰协会首次推出中国盃短道速滑精英联赛。精英联赛本赛季包括长春、哈尔滨、青岛和北京共4站赛事,以及一个总决赛。

  4站比赛中,名将武大靖、范可新及参加本赛季世界盃赛的国家队主将都出现在赛场上。此外,全国青少年U系列比赛中单项排名前六的运动员也都获得晋级下一站精英联赛的机会,能参与到成年组的比赛中。下月底即将举行的总决赛将决出“精英中的精英”。根据竞赛规程,如果一位青少年选手进入单项总分大排名前四十六,就将前所未有地和成年选手一样参加总决赛。

  中国滑冰协会主席、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滑冰协会去年夏天召开竞赛工作会议后,决定推出精英联赛这一国内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联赛,这也是首次国家队全员参与、同时面向青少年比赛佼佼者的国内比赛,她说:“考察国家队队员状态、挖掘好苗子,调动全国青少年选手训练积极性,精英联赛让更多的运动员参与,他们在一起才能形成很好的竞争平台。”

  参加北京站比赛的国家队队员郭奕含已感受到了联赛的新意,她说:“以前国内比赛的规模没有这麼大,而且还有很多联合组队的选手以及年龄特别小的选手,竞争非常激烈,一天比下来体力消耗很大。”

  国家队主力遇巨大考验

  精英联赛竞赛委员会主任曲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本赛季国内短道赛事分为三大类:精英联赛、冠军赛和锦标赛、青少年U系列赛。精英联赛虽然只有4站比赛加一个总决赛,但却关联着整个赛季的所有赛事,他说:“过去三大类赛事关联度不高,通过改革,本赛季这三类比赛被揉成一体。U系列排名靠前的选手晋级精英联赛,精英联赛的排名决定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的参赛权。参赛者年龄从小到大,项目竞赛水平由弱到强,贯穿起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从竞赛的系统设置上保证人才的培养。”

  在精英联赛诞生前,国内联赛与世盃赛事有重合,所以国家队队员一般不会出现在国内联赛上。本赛季,精英联赛被安排在世盃赛事的歇赛期举行,因此国家队主力不仅要参加国际赛事,还将参加精英联赛、全国锦标赛,这样密集的赛事安排无疑对他们是巨大考验。

  李琰坦言,如此安排是为了让队员们近两年打比赛,增加实战经验,“不过,因为每次比赛都要打很多轮次、需要精力相当集中,所以我们对老队员还是会区别对待。”

  曲励说:“精英联赛为国家队进行常态选拔,保证不断地把表现好的运动员吸引到国家队来,让国家队总保持最高水平,同时确保地方队训练的积极性。”

  此外,根据中国滑协的设想,下一步精英联赛将为进一步完善选拔机制提供平台。在北京冬奥备战周期裏,除了李琰麾下的国家队,被称为“第二支国家队”的中国短道速滑(匈牙利组)训练营及短道名宿王濛旗下的一支集训队也备受瞩目。

  中国滑协顾问、精英联赛仲裁委员会主任王石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滑协即将出台一个公平的选拔机制,让这3支队伍的优秀运动员能在同一个竞赛平台上进行考核,选拔出最优秀的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赛事。

  曲励也印证了这一说法,他说:“今后的精英联赛将被打造成一个选拔的平台,选拔出参加世界盃、世青赛和世锦赛的运动员。”

  未来可提高青少年水平

  在精英联赛贯穿整个赛季、各年龄层比赛的基础上,中国滑协还推出了面向大众的青少年技术等级认证,进一步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推动大众市场发展从而促进人才选拔。

  从事短道速滑竞赛工作三十余年的王石安说,中国滑协目前正在全国推广的青少年技术等级认证,在原有的运动员健将级、1至3级之前再设立8个等级,例如1至6级不对比赛名次设置要求,而是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基本功,从7级开始才与省区市各级比赛成绩挂鈎。此外,中国滑协在全国青少年U系列比赛的基础上推出低一级别的“区域性比赛”,本赛季上海、东莞和青岛都进行了这一比赛,区域性比赛的佼佼者才能进入U系列比赛。

  王石安解释说,等级设置是为了强化基础,使青少年的技术动作向标準化靠近,他说:“有些运动员进入省队甚至国家队后,个别技术动作不标準还要改正,费时费力。”此外,中国滑协还在进行大众滑冰指导员培训和推入市场的工作,力求打造一个大众滑冰为基础、竞赛选拔作为槓杆的良性生态系统。

  王石安说:“竞赛选拔制度和大众市场的培育推广,都是两个独立的圆圆的环,这两个环其实又互有交集,缺一不可。”

  儘管等级认证、青少年U系列赛联通精英联赛不过在本赛季刚开始,但已经初见效果,曲励说:“这个赛季已经过去大半,我们青少年的水平在提高,16岁以下的选手有可能进入备战2022年冬奥会的最后衝刺阶段。”

  曲励直言,中国短道速滑的长盛不衰要更多寄希望於目前14岁以下的青少年,本赛季一些青少年选手的表现让他眼前一亮,他们儘管速度不行但动作非常标準。曲励看着他们,内心感觉“就像当年我们羨慕韩国的青少年水平似的”。

  他说:“精英联赛上已经有14岁以下的选手参赛了,中国短道速滑整体水平的提高不仅是为了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还是为了考虑到2022年后中国短道的持续性发展。”

  曲励透露了两个数字,本赛季中国滑冰协会为10到16岁年龄段的选手提供了总共13次比赛机会,这个数字是前十年同年龄段选手参赛机会的总和。此外,本赛季U系列比赛吸引了800人参赛,创历史新高,今年的梯队建设通过竞赛已经形成,“超出预期”。

  他说:“现在U系列比赛中有6、7个小孩能通过排名打到精英联赛总决赛,这些小孩和我说要向成年组选手学习,还要‘战胜他们’。小孩子的参与和竞争意识被调动起来了,也拓宽了他们学习的渠道。”

  联赛判罚比以前更严格

  平昌冬奥上,短道速滑比赛的判罚被称为“史上最严”,中国队经历的“判罚风波”引起了中国短道速滑界的警醒和高度重视,所带来的改变在本赛季的精英联赛上立竿见影。

  不少运动员都感慨,本赛季的国内联赛判罚比以前更加严格,李琰也对国家队队员提出了通过联赛“提高战术意识”、“少犯规”的要求。王石安表示,本届精英联赛的判罚规则和尺度使用了国际滑联新规则细化后的最新版本,完全与国际比赛接轨。

  曲励说,国际滑联在去年夏天举办了裁判长培训班,对判罚规则进行了细化,如今比赛更强调运动员应有清晰的“跑道意识”,例如内道运动员强行串到外道,如果发生了碰撞就会判内道队员犯规。同样,外道运动员切到内道想封住超越线路,有可能会被判阻挡犯规。

  为了让判罚更加公平合理,精英联赛赛场使用录像回放技术进行辅助判罚。此外,运动员被判犯规后,裁判会在成绩单上直接註明犯规动作,这在此前的国内比赛中还从未有过。 (新华社)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