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学习成就感比兴趣更重要\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 邓 飞

2018-12-07 03:18: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教师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直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持久战过程,尤其是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各佔六年,比大学学士学位阶段要长至少两年。而且大学所学的学科比较集中在同一学系专业之下,但中小学要求全面均衡地掌握各门彼此不相关的学科知识,加上少年和青少年时期身心尚在成长发育,没有大学阶段的成熟和自觉性,也就是粤语所谓的“未定性”,要应付繁重的学习及功课压力,殊为不易。

  学习动机低 上课易分心

  因此,如何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直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同学学习动机低落,上课容易分心,似乎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和关注。但笔者发现,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往往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或者提升课堂教学趣味相互混淆,把动机和兴趣看成一回事。其实,两者大为不同,在指导教学方面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先来看看《大公报》在星期三教育版刊登的我所服务的学校一名刚刚毕业同学的文章片段:

  要找到适合自己和有效率的温习方式并不容易,首先你要对学习抱有热情。我不是要求同学们从心底喜爱所有科目,但至少你要对某一科抱有热诚。我中一时各科成绩都不太出色,数学更甚,所以被数学科刘老师强行拉上图书馆补课。

  岂料,我从补课中找到数学的乐趣。於是,由一开始被老师强迫补课慢慢变成我强迫老师抽出私人时间帮我补课。中二的时候,我的平均分和排名就只靠数学科支撑着。看着自己的成绩有所改善,一种成功感油然而生。这种对学习的热情开始扩散到其他科目,我会不停去七楼找老师解答上课时不明白的地方,亦会和同学一同讨论,甚至尝试查找老师的错处。这些都是促使成绩进步的方法,背后的动力则来自对学习的热情。若果同学没有一科特别喜爱的科目,不妨尝试一下找你们的数学老师补补课,寻找对学习的热情!(见大公报十二月五日林浚汶“读书心得分享”)

  林同学所提及的“学习热情”、“学习乐趣”,其实首先是来自从老师给予数学补课中获得成绩的改善。注意,林同学很清楚地说明,开头数学科成绩并不出色,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对数学科感到有趣才学习成绩好。对某个学科感到有兴趣,那麼学习成绩好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正如林同学所言,不能要求同学们从心底喜爱所有科目,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关键是即时面对自己毫无兴趣的学科,一样可以学得好,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能学习。

  成绩有改善 成促进动力

  那麼如何达至这种高效能学习呢?林同学说出了关键:“看着自己的成绩有所改善,一种成功感油然而生。这种对学习的热情开始扩散到其他科目。”换句话说,是学习成绩得以提升后所产生的成就感、满足感,刺激着本来后进的同学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说得通俗一点,这类似打遊戏机那样,是过关、打爆机的满足感刺激着打遊戏的人坚持不懈地打下去。至於那个遊戏的趣味性,要打了进去才能感受得到。同样道理,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更多是学习渐入佳境之后才能体味该门学科的趣味,也就是说,趣味之生,在为学之后,而非在学之前。

  当然,如何让同学对一门学科产生足以改善成绩、提升成就感的初始动力,既要看老师的教学技巧,更要看老师的诲人不倦的教学耐性!如林同学文章所言:“由一开始被刘老师强迫补课慢慢变成我强迫老师抽出私人时间补课”,老师的耐性不可或缺,日子见功,自然主客易位,水到渠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