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新闻热话/风情游 打卡 春秧街

2023-08-06 04:02: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有内地游客在“小红书”贴上春秧街街市与电车同框的照片,推介分享。

  “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双层电车驶进了北角春秧街,车速瞬即变缓,在此起彼落的叫卖声中,时不时“叮嘱”车前行人快快让路;提着一袋袋菜肉走在路中心的街坊不紧不慢地横过电车轨……

  这边厢,一个个背包客和拖着行李箱的游客好奇地举起手机,拍下人车和谐共处的一幕;那边厢,电车进入北角糖水道总站,乘客们陆续下车,之后同样举起手机拍照,原来他们都是体验完电车游,特意前来春秧街打卡的游客。

  “这里很接地气”,北京游客臧先生说:“随手一拍,就是满满的人间烟火气”,内地播主季小姐形容,类似的港澳风情游,对内地年轻人很有吸引力。\大公报记者 李清 张宝峰 王亚毛

  傍晚的春秧街格外热闹,这条有“小福建”、“小上海”之称的小街道,商贩高声叫卖,顾客低声还价,有夹杂浓重乡音的粤语、有干脆纯正的闽南语,当然还有许多说纯正粤语的……近期,这里加入了更丰富的语言元素,许多说普通话前来打卡的游客,当中不乏慕名而至的内地网红。

  “爱香港,爱她的接地气”

  内地游客眼中的北角春秧街,是十足十的网红打卡热点。来过春秧街的游客这样描述:“琳琅满目的杂货店,码放整齐的蔬菜框,伴着缓缓驶过的叮叮车,一种充满年代感的人间烟火气不禁扑面而来。”

  “春秧街是一个露天的大菜场。固定的档位、临时的摊舖,裹挟着讨价还价的声音。贩夫走卒、引车卖浆,在柴米油盐的味道里,在你来我往的人群中,春秧街成了香港最具烟火气的地标之一,也构成了一幅来自民间的百态浮世绘。”

  “高楼林立,采购奢侈品,是香港的一面;菜场档口,讨价还价,也是香港的另一面。”北京市民臧先生回忆自己在香港旅行的经历说,“人们爱香港,不仅爱它的繁华,也爱她的接地气。那种并不凌乱的无序感,还有错位时空的驳杂感,也是香港最大的魅力之一。”

  因为别具风情,春秧街不时成为影视剧的拍摄地点。十多年前的电视剧《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就让热爱港剧的内地影迷至今印象深刻,不少来打卡的游客在网上分享春秧街上的“荷妈老饼家”;昨日春秧街也有电视台在拍摄,引来行人趁机打卡。内地播主季小姐对大公报记者说,自己多次来过春秧街,这里的复古感是很多地方都没有的特色。“甚至只要沿街走一走,随手拍一拍,都能给镜头前的网友带去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夜色降临,春秧街烟火味稍歇,摊贩已陆续收档,琳琅满目的水果店前仍有游客问价,在灯火掩映下拖着行李的旅客还在络绎而至,体验独特的香港风情。

  具本地特色 才是无法取代

  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向大公报记者表示,乐见北角春秧街受愈来愈多游客欢迎,因为春秧街不仅有热闹的街市,更加上有电车会经过,是属于香港地道特色的一幅画面。

  崔定邦建议,本地旅行社可以跟随现阶段旅游模式的转变,多方向思考,推出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路线,除了春秧街,鹅颈桥底打小人亦是不错的选择,“鹅颈桥街市背后就是时代广场,很有落差感”,还有在住宿方面,“可以考虑石硖尾美荷楼,感受徙置区,了解香港当年的沧桑岁月。”

  “其实就等同于我们去北京,除了故宫,我们都会想去北京胡同看一看。”崔定邦说,城市推广需要策略,现在的旅客追求文化差异的体验,如果都是相似的东西,变成同质化,就未必能凸显出城市优势,“只有那些本地特色、有文化内涵的,包括当地生活,才是其他地方无法取代的景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