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将在下半年发射全球首颗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卫星。图为二氧化碳探测卫星工作示意图。/资料图片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发射多颗探测卫星,联合形成中国的碳监测星座,助力推进碳中和进程。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师张兴赢透露,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中全球首颗搭载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将於2021年7月出厂待发射,实现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全天时、高精度监测。有全国人大代表认为,中国加快碳中和进程,将进一步推动疫下世界经济“绿色复苏”。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报道:张兴赢在京接受采访时说,该项目於2015年1月先期攻关立项,2017年8月工程研製立项,历经六年时间,有望今年下半年出厂待发射。他介绍,这颗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搭载的主动激光雷达载荷,採用后向散射接收和差分吸收探测体制,可以获取全球大气二氧化碳、云和气溶胶的垂直分布信息。
全天时监测大气二氧化碳
此前,中国在2016年以来先后发射了全球二氧化碳科学试验卫星,风云三号气象卫星D星、高分五号卫星,三颗卫星均搭载了高光谱温室气体探测仪,以被动光学遥感原理开展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探测科学试验。温室气体被动遥感,数据有效性受限于云、气溶胶和纬度带的影响,定量探测精度受限于地表反射和大气成分散射的影响。只能在白天探测,不能覆盖南北极,数据有效率较低。
张兴赢介绍,相比于被动遥感,主动激光雷达不易受云层和气溶胶的影响;激光斑点小,空间分辨率很高;不受白天黑夜影响,可以夜间观测;同时可以获取大气不同高度层的参数信息──由此,可以获取更多有效观测数据。
张兴赢说,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一天绕地球飞14轨,可以获取全球大气二氧化碳、云和气溶胶的观测数据用于大气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不仅造福中国,也惠及全球,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提供科技支撑”。
去年,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十四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后续星将搭载被动高光谱探测仪开展全球温室气体的业务探测,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中还将发射一颗搭载有温室探测仪的高光谱探测卫星和同时搭载主动激光雷达和被动高光谱探测仪的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这几颗卫星将组网观测,联合形成中国的碳监测星座。
助“一带一路”沿线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能源转型还是能源增量应用,中国製造正坚定地推动人类能源转型。”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近日表示,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製造和应用第一大国,中国加快碳中和进程,将进一步推动疫下世界经济“绿色复苏”。
刘汉元介绍,随着中国碳中和进程的加速,中国制造的光伏、风电产品和相应的资本走向世界,支撑并加快了发达国家的能源转型速度。与此同时,还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全新的发展路径,跨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踏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