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中共与香港 | 扬“一国两制”优势 融入湾区展所长

2021-06-23 04:24:55大公报 作者:李望贤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群众巡游中的“一国两制”方阵。\中新社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经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从此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20多年来,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绘就繁荣稳定的发展篇章。作为“港商二代”,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既见证了父辈在祖国改革开放初期浪潮中的贡献与收获,也经历了香港回归20多年来的波澜起伏。亦有港企抓住历史机遇,投身新兴产业,在“一国两制”的优势下,抢搭国家发展快车,找到自己的定位,融入湾区发展所长。

  1997年7月1日零时,23岁的朱鼎健和家人见证了香港回归主权交接的历史时刻,百感交集。彼时,他刚从加拿大完成学业回港2年左右,协助父亲朱树豪打理位于深圳和东莞之间建立的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及综合休閒度假区,切身感受到祖国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气息。香港回归,可以说是朱鼎健事业的开端。他参与了父亲“开路先锋”式的创业,他常说,“我是一个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

  背靠祖国 获得商机

  朱鼎健的父亲朱树豪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去内地开拓市场的港商,最早在广州创办纸品来料加工企业,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又在深圳投资创建了纸品工业的生产基地。1992年邓小平南巡,珠三角成为中国外商最密集的区域,当时高尔夫产业还属于新兴产业,朱树豪灵敏地嗅到商机,在深圳和东莞开拓高尔夫球产业。香港回归后,越来越多的港人开始到内地投资,高尔夫球场成为内地港商休閒健身和拓展人脉、谈生意的重要场所,朱家父子的事业版图逐渐扩大。

  香港傢俬装饰厂商总会常务副主席、香港光阳集团总裁、深圳长江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学院1986年从香港到深圳兴办实业,组建成立布吉长江傢俬厂。他把香港先进的行业经验带到深圳,引进国外先进的家具制造技术,成为轰动一时的“中国真皮椅子大王”。他抓住了国际国内市场“两大转移”的历史机遇,第一大转移是全球产业链向中国的大转移,第二大转移是中国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转移。1998年看到香港回归后形势稳定,斥资在深圳购入地块建设长江工业园,企业如今已成为家具行业龙头。

  担当桥梁 宣传内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自由港的香港,又以其“国际化”优势,成为内地企业走向世界的桥梁,不少港商更成为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宣传大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象。朱树豪是2008年北京奥申委特邀顾问,在北京申办奥运期间,朱树豪以民间体育大使的角色,穿梭于欧美各国,宣传北京。

  2011年朱树豪因病去世,朱鼎健扛起家族发展的大旗,在父辈的基业上二次创新创业,开发休閒、旅游、教育及文创等多样性业务,到了今天旗下企业已成为国内休閒、旅游产业的领军品牌。朱鼎健深度认同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能力。朱鼎健说,“中国发展制定五年规划的战略形式非常好,这能够让国家持续有目标的发展。”他把制定五年规划这种模式覆製到他的公司发展中,至今公司已经制定了“六五规划”,效果良好。

  抓住机遇 贡献未来

  全球新冠疫情持续,中国成功控制了疫情,制造业回流中国,珠三角地区再次迎来繁忙景象,江学院的长江傢俬国外订单爆涨,他引进智能机器人生产线代替人工提升生产效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依托深圳的科技背景,他们适时推出环保智能家居产品。在江学院眼中,大湾区完整的产业链和一系列政策充满各种机遇。

  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港澳研究会香港特邀会员、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会员朱家健指出,当今国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一国”出发,为香港创造更多发展空间,港人应当抓住当下的机会,为香港和国家的发展,再做贡献。

  “一国两制” 从伟大构想到生动实践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首先用于解决香港问题。1990年4月4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一国两制”从构想到现实走过了不平凡的岁月

  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一国两制”顺利启航。“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港人享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祖国成为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最大底气所在,也是香港繁荣发展的巨大机遇所在。“一国两制”实践取得的成功举世公认

  丰富“一国两制”发展新实践

  2020年和202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两年就香港议题作出重大决定,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一国两制”行稳致远,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新征程中续写华章

  巩固港金融业 拓新支柱产业

  图: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挂着中国国旗和香港区旗的花车穿梭香港闹市,逾万市民冒雨同欢。\资料图片

  香港回归祖国多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证明,这个伟大构想为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港澳研究会香港特邀会员、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会员朱家健看来,去年国安法的实施,标志着“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施进入新阶段。

  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24年,适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双喜临门,具有特别意义。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改革发展的东风不止。

  过去两年多香港经历了柳暗花明。反修例风波引发黑暴对香港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这些措施以香港特区利益出发,及时拨乱反正,释除外忧内患,标志着“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施进入了全新阶段。在经历“修例风波”的冲击之后,香港同胞需要更好地认识“一国两制”是对香港最好的制度安排,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行稳致远,拥护香港国安法,把香港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经济社会发展上面,珍惜把握国家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

  优势互补 协同创新

  如今的香港,雨后天晴。香港应当凝心聚力求发展,国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给香港跟上国家发展步伐的绝佳平台。毗邻的广东省,尤其是深圳市,积极推出系列与香港特区发展合作的规划措施,香港特区要把握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机遇。他强调,“在新时代的巨轮带领下,种树才能乘凉,香港同胞要享受‘一国两制’的祝福,就先要努力耕耘种果,守住香港基业和优势,乘着国家和平崛起的东风,利用香港独有的文化和地理特质,巩固经济金融产业,开拓新型支柱产业和辅助产业,运用香港作面向世界的平台,创造辉煌的未来。”

  记者手记 | 媒体人见证回归 生命中永恒的记忆

  199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许多记忆烙上香港元素,从那年开始,内地各大电视频道热衷播放TVB电视剧:《大时代》、《刑事侦缉档案》、《鉴证实录》,屏上的香港令人心驰神往;那一年,《我的中国心》、《东方之珠》等歌曲被唱响的频率最高;那一年内地流行讲粤语。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当年我是大公报驻深圳记者,参与、见证并记录了香港回归的许多重要历史时刻,那份喜悦和感受尤为深切和难忘。香港对于深圳是最特别的城市,两地隔河相望,山水相连。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香港回归的许多重要安排都在深圳实现。其中最重要的是驻港部队从深圳进入香港履行防务使命。

  1997年6月30日晚上,天上下着很大的雨,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部队兵分三路,分别从深圳皇岗口岸、沙头角口岸和文锦渡口岸进驻香港。我和我的同事分别去文锦渡口岸和皇岗口岸采访。口岸附近的路两边全是热情欢送的市民,后来统计欢送的人数有20万之多,大家都只有一个目的:看伟大的解放军战士进驻香港。人们喊着口号,挥着小旗。解放军战士一个一个站得笔挺。

  在文锦渡口岸,我们目睹到驻港部队第一辆装满物资入港的运输保障车进驻香港,为了让热情的民众能够看得真切,司机一直开着车窗,大雨被风吹进来,战士浑身都湿透了……20年后,记者再次采访到当时驾驶这辆车的司机黄合明,他说那是他生命中永恒的记忆,在那个举世瞩目的历史时刻,身处其中感觉十分荣幸。

  6月30日晚上,在文锦渡口岸我现场采访一位欢送驻港部队的青年人,他一脸憧憬的说,“97年后香港就是我们国家的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过去玩了?香港是不是想去就去了?我的伯父一家在香港,很想过去看看他们。”二十几年的时间,那个深圳青年如今已到中年,一定早就实现了去香港看看的愿望。(记者 黎冬梅)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