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承载关切/从手提到车载 折射社会变迁

2024-02-18 04:03: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张先生家人为他返程准备的陕南特产。|受访者供图

  从大年初三开始,在老家陕西汉中留坝县过年的张先生,每天总会看到父亲会准时出门,不大一会提着或背着一袋袋东西回来。到大年初七返回西安时,张先生才发现,原来爸爸“蚂蚁搬家式”的已经把他的后备箱装满了。

  今年45岁的张先生,当年在西安上完大学后便留校工作,后来又把小家安在了西安。“想起当年我的第一个返程‘后备箱’。”张先生说,“那是2001年,我工作第一年过年回家,父母为我准备了一堆行李。”张先生说,“爸爸说,以后你要独立生活了,要学会理家,这些东西你都用得上。”看着爸爸关切的目光,他强忍着泪水扭头走出了家门。从留坝县到西安,张先生一路转乘了四五次公共汽车。到达住处后,虽然肩头都压红了,但心里暖暖的。

  说起历年“后备箱”的物品,张先生说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见证。“刚开始那几年,物质不丰富,妈妈准备一些山货、挂麵等。”后来随着农民收入提高,张先生的后备箱慢慢地多了腊肉、鸡鸭鱼羊肉等,后来又多了一些经过加工的山珍。而他也从乘公交车时的肩扛手提,到买了一辆不到10万的二手车,再到现在价值30多万的新能源车。  张先生坦言,无论返程交通方式如何变化,无论后备箱里的物品如何变化,都承载和传递着父母子女间永恒不变的爱的故事。 大公报记者李阳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