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25港医南沙交流 倡粤港共育人才

2024-05-16 04:03: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眼科专科医生交流团到访南沙,在广州卫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运用到眼科手术中的最新技术。/大公报记者 帅诚摄

  5月15日,香港执业眼科医生会组织25位香港眼科医生到广州南沙进行交流考察,他们先后走访了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等企业和机构,对南沙的医疗领域发展前景有了全面了解。香港执业眼科医生会名誉顾问、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医疗组组长周伯展建议,粤港可共育医药人才,进一步推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本地高校医学生到大湾区内地实习交流,让他们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临床实习,积累经验。此外,多位医生在参观后对南沙生产的药械产品表示兴趣浓厚,并希望能够推动更多实用的内地药械进入香港医疗市场。/大公报记者 帅诚广州报道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参观后,交流团成员对医院空间宽敞、功能分区明确和转运病人的专用停机坪赞不绝口。

  了解自动化医学检测系统运作

  在医院的医学检验科,一个个被称为“炮弹”的样本装载仓在物流轨道上自动行进,再依次完成样本下载、离心、开盖、检测、冰箱存储等工序,整个流程几乎不用人工操作,俨然一个自动化流水线工厂。香港OA眼科专科医生张锡康感叹,如果香港公立医院也能够引进这样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将大大提高样本检测的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香港眼科专科医生邱健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的眼科门诊称赞有加,而在南沙新区规划展览馆参观后,他更是对南沙打造生物医药支柱产业的计划十分看好,“医疗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后,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专业人才来到这里。”他说。

  当日,交流团还参观了兆科(广州)眼科药物有限公司的製药车间和实验室,不少交流团成员表示,自己是首次见到製药和研发过程。“这款用于控制儿童及青少年近视加深的药物低浓度阿托品NVK-002,可以做到0.01%和0.02%两个不同浓度,而香港现有的同类型药物浓度只有0.01%和0.05%,如果能够引进香港,将可以覆盖更多的使用场景。”香港眼科学会会长叶佩珮期待这款药物能够早日通过临床研究并上市。

  研建长期实习机制 不少于六周

  身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香港执业眼科医生会名誉顾问,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医疗组组长周伯展对粤港两地医疗领域的互补优势十分了解。“过去香港医疗有四大优势,包括先进的进口医疗设备等硬件设施、国际化的学术交流等软件配套、专科医生成长制度和家庭医生的医疗文化。”随着内地的飞速发展,周伯展认为如今香港的前两项优势已与内地相差无几,而后两项优势则应成为香港医疗融入大湾区发展的关键。

  “香港有超过740万人口,却只有1.5万名西医,平均每1000人只对应两名医生。所以我们在加大培训专科医生的同时,也要鼓励更多香港人到内地就医,以缓解香港医疗资源紧缺的现状。”周伯展建议,进一步推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医学生到大湾区内地实习,“整个湾区有超过8600万人,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临床实习,接触到的医疗设备和病种也会更加多元,这对于经验积累来说是更好的。”为此,他希望两地政府能够加强沟通,形成长期的实习机制,让香港医学生在大学期间到内地参与不少于六周的实习,在积累专业经验的同时,也能增进对内地各方面的了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