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近年来,湖北省组织省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进行科研攻关,加快科技产业发展。图为研发人员在武汉大学实验室内研发“天问”人形机器人。\新华社
国家教育部22日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增设人工智能教育、虚拟空间艺术、低空技术与工程等29种新专业。针对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专业,教育部首次建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对于中央最新部署、高度关注的战略领域,开辟相关专业设置即时响应“绿色通道”。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大公报表示,此举突破传统专业审批流程,允许高校通过更便捷的方式开设新专业,培养急需的人才。这种制度设计既体现了国家需求导向,也为高校提供了更大的专业设置自主权。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有845种专业,而增设的29种新专业,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牵引。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增设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面向科技发展前沿,增设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增设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等专业;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增设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
战略急需专业 突破集中申报限制
为更快响应国家战略,教育部首次建立了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对于中央最新部署、高度关注的战略领域,开辟相关专业设置即时响应“绿色通道”。瞄准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突破集中申报限制,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熊丙奇指出,此举突破了传统专业审批流程,允许高校快速响应国家战略,通过更便捷的方式开设新专业,培养新产业人才。这种制度设计既体现了国家需求导向,也为高校提供了更大的专业设置自主权。而低空经济前景广阔,政策支持推动其在物流、旅游、应急等领域深化应用,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旨在响应国家战略,培养低空经济领域急需人才。
专家:新专业应注重办学质量和特色
“教育部每年都会根据国家战略、科技发展及社会民生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但新增专业不能只看数量,更要关注办学质量和特色建设。”针对高校实践差异,熊丙奇分析称,通识教育型大学专业体系相对稳定,但会持续更新课程内容;技术职业型大学则需灵活调整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他强调,无论哪类高校开设新专业,都需立足自身定位和办学条件出发,注重办学质量和特色建设。他建议高校明确培养定位,根据定位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还要创新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模块化课程等方式确保专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