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香港核检结果严重滞后 专家:检测人手已到达极限

2022-02-25 04:24:31大公报 作者:赖振雄、苑向芹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需要接受强检的市民大增,检测结果滞后的情况持续恶化。

  本港新冠肺炎检测结果严重滞后,有市民等候长达10天才获知结果,情况极不理想。有检测业界人士及立法会议员指出,面对疫情大爆发,检测“樽颈”在于实验室人手不足,本港用于检测的设施已经到达极限,政府既然引用《紧急法》订立新例,为中央支援防疫措施提供法律基础,应尽快把检测样本运返内地的实验室化验,才有望解决问题。

  住在油尖旺区的王小姐,早前接获“安心出行”通知,外出公众场所时,同场有人确诊,自己其后出现病征不停咳嗽,她于本月14日前往检测,等了足足10日,昨日(24日)终于收到短讯回复,结果呈阴性,算是虚惊一场,但等待的过程并不好受。市民陈小姐也有类似遭遇,她昨晚10时收到检测结果,距离检测日子已经9日。

  被指爆疫两年仍无准备

  市民黎先生于上周四(17日)往检测,但等了7天,截至昨晚(24日)仍未收到通知,他说“一月底曾经前往检测,一日就知道结果,今个月特别慢,知道有同事确诊,我们曾经近距离交谈,虽然大家也有戴口罩,但始终担心,唯有每一日也做快速检测,希望自己没有中招!”

  近日各区轮候检测的人龙大减,以黄大仙广场的检测站为例,下午时段少于100人轮候,平均30分钟内完成检测。不过,“排队快、结果慢”情况持续恶化,《大公报》走访10位在本月内于不同区检测的市民,他们等候检测结果由7至10日不等。

  不少市民质疑,疫情在本港已经持续两年,为何至今仍未能及时加大化验能力,例如投入更多实验室和人手,及早处理检测样本?

  业界:人手已到达极限

  “实验室的仪器,不是立即要求就有,就算有仪器,化验室工作的人必须寻持专业人士,面对如此庞大的检测量,根本找不到这么多人手。”香港医务化验所总会主席李伟振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化验室人员并非工厂技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面对疫情严峻,就连助理级的人员均已落场帮忙,人手已经到达极限,唯有“请求国家队帮手”,把一部分的样本交由内地的实验室协助化验。

  “防疫是争分夺秒,检测结果等多一日也嫌多,兴建实验室又要时间,要解决当前急务,唯有把检测样本尽快运返内地的实验室化验。”立法会选委会界别议员葛珮帆认为,特区政府昨日已经引用《紧急法》订立新例,为中央支援防疫措施提供法律基础,借助内地实验室的化验能力,才可以短期内解决检测结果慢的“樽颈”问题。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