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中医药新路向/“慢病共治”倡纳入中医师 减公院负担

2023-10-16 04:02: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医近年普及程度提高,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去年总就诊人次约150万,较2014年提升近五成。\大公报记者林少权摄

  近年市民对中医服务需求持续上升,团结香港基金提出推动中医师参与基层医疗服务,释放中医师的服务潜力,包括将中医纳入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促进中西医协作发展,以及针对中医优势病种制订公私营协作计划,增加市民医疗选择,亦减轻公营医疗系统负担。

  中医药日渐成为香港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据显示,2022年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的总就诊人次约为150万,相较2014年提升近五成;2022年中医服务占长者医疗券总体服务比例约四成,较2017年上升近六成。在服务供应方面,当前香港有超过一万名中医师,其中超过九成在私营市场服务。

  逾九成中医服务私营市场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研究部联席主管叶文祺指出,中医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随着香港首间中医医院将于2025年建成,政府即将制订中医药发展蓝图及增加18区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资助服务名额,现时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好时机,政府应多管齐下,从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基层医疗服务及提升中医人才质量等三方面着手,积极推动中医药全方位发展,促进市民健康。

  政府即将开展的慢病共治先导计划,选定糖尿病和高血压,由家庭医生及跨专业团队为市民提供疾病管理服务,惟未有中医参与。团结香港基金研究员周嘉俊指出,市民对中医服务的认受性逐渐提高,惟现时基层医疗服务尚未充分利用中医的服务潜力。政府应考虑优化现有的慢病共治计划,将中医师纳入其中。

  香港注册中医学会副会长林蓓茵表示,香港有研究发现,有三成向中医求诊的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中医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当病人在确诊的临界值徘徊时,中医可进行早期介入,给予中药、针灸或药膳的建议,有效控制病情的发生或发展。如当已确诊的病人正在服用西药控制病情,中医可有效纾缓头晕、头痛、疲倦等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发生。她期望政府可推进中医参与现有的慢病共治计划。

  明确角色 发挥中医独特优势

  为推进中医师参与基层医疗服务,团结香港基金建议,参考香港现有中西医协作的服务经验,以及内地制定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指南的做法,根据现有的医学实证更新参考概览,加入中医元素,明确中医在各项基层医疗服务当中的角色和定位,促进中西医共同提供基层医疗服务。

  此外,政府应透过公私营协作计划,善用私家中医师为市民提供基层医疗服务。除将中医师纳入慢病共治计划,周嘉俊认为,政府可针对痛症等中医优势病种开展中医公私营协作计划,增加市民医疗选择,“如想发挥中医的独特优势,希望中医不只是作为一个选项,更要为中医开展一些特定的治疗计划。”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