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中医药新路向/中西医融合 世界医疗体系新模式

2023-10-24 04:02: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作为中西交汇的国际化大都市,有条件打造一个中西医融合的医疗体系。图为浸大中医学课堂。

  中医,在香港长期以来与西医似乎是两条平行线,互不打扰、各自发展。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研究与发展)、中医药讲座教授吕爱平近日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香港作为中西交汇的国际化大都市,应该更有条件去打造一个中西医融合的医疗体系。

  “如果能够加强中西医交流、协作、融合,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吕爱平认为,这种新的香港模式医疗体系,未来可能就是世界模式的医疗体系。\大公报记者 汤嘉平(文) 林少权(图)

  在江西长大的吕爱平入行中医已有四十年,其间曾赴美求学,对于海内外的中医发展有颇深的了解。在美国读西医课程时期的他遇到不少像他一样来自中国的中医学生,有些在毕业后便留在当地考取中医和西医牌照,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知识为患者提供融合化的诊疗方案。

  完善诊疗方案 维护患者利益

  “中医和西医对患者治疗真的是有不同效果的,而这不同的效果应该是要医生去判断。”吕爱平说,美国官方对此持开放态度。“我觉得让病人自己去选择至少是不完全对的。病人并不了解非常专业的医学知识,为何要病人自己去判断看什么样的医生呢?”

  “大家都说要发展中医药,而中医药发展一定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让患者利益实现最大化;中医和西医的结合正是可以互促、互补,将诊疗方案变得更完善。”吕爱平说,中医药发展并不仅仅停留于行业怎么变好。他指出,在有些病症处理上,中西医可以互补;但在有些病症的治疗上,中西医的治疗思路甚至可以完全相反,但孰优孰劣很难回答,因为各自发展导致数据不互通,难以比较;加之双方缺少沟通和合作,没有机会扬长避短、创造出更优方案。

  “香港有世界一流的西医,有世界一流的中医,如果能够加强双方的交流、协作、融合,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吕爱平建议,香港要形成一个战略规划,中医将来也应该纳入卫生医疗体系,供政府统一协调、分配,以支援患者。“这种新的香港模式的医疗体系,未来可能就是世界模式的医疗体系。也就是说,未来世界医学体系的框架,很有可能是在香港先产生。”

  吕爱平认为,中医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继续完善中医产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加强中西医的融合。具体而言,要考虑到行业产品的成熟度、技术的独特性、适合发展的平台。当然,人才的培养更不容忽视。

  成熟度即有效度,吕爱平解释,对消费者、对病人有益就是成熟度的体现,而这个是要有确实的证据去证明。证据愈多,成熟度就愈被大家认可。

  独特性当然不是推出一个市面已有的东西,例如开发新药的意义是真正的新配方、新技术,而非只是给市面上增加一个品种。“一个行业若能使得自己的技术、产品变得更成熟、更有独特性,这个行业的产业才能够发展。”吕爱平认为,大学科研人员要做的,正是在产品成熟度方面,拿出足够的科学依据,让中西医交流,以完善产品的成熟度,让品质有保障。

  中医院成平台 便利交流合作

  最后一点是平台。吕爱平指出,香港设立18间中医诊所、2025年香港将落成首间中医医院,这些都是很好的平台,但亦希望政府在未来可以逐步成立一个方便中西医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让中医和西医在地位上变得平等,而这种平等反过来更能促进双方交流,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当行业内的技术、产品、平台都很完善的时候,我相信这种氛围是能形成的。因为不管是中医、西医,你最终都是为了健康问题。”

  人才培养方面,吕爱平说,受美国同学启发,他希望在大学内开设中西医结合的实验班,毕业生可考取中西医两个牌照,但这需要经过教资会批准,还需要一系列的政策配套,没那么简单。“这类人才会比现时单一的医科生要读更多书,当然薪酬也应该要有所匹配。”他表示,考虑到现实情况,双牌照医生不一定要很多,亦非让所有医学生都走这条路,“无论如何,双牌照医生一定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这是开创香港新医疗体系的先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