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行业形势/成果转化落地 商务拓展岗位大增

2024-03-15 04:02: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据统计,截至2023年3月,香港有超过250家生物科技相关公司。科学园人才及人力资源高级总监王秀丽表示,目前科学园里生物科技公司大概有两百多间,提供丰富就业岗位,主要工种是研发、咨询、数据分析等。同时,生物科技方向的商务拓展(business development)岗位在近两年明显增多,她指出,或是许多科研成果到了要进入市场的阶段,所以岗位相比以往的研发有所拓展。

  科学园里大部分生物科技公司都是初创公司,在徐家俊看来,入职初创公司有个大企业“难以企及”的好处:因公司规模不大、分工或不明确,除了做研发,员工日常还可能“不得不”涉猎公司其他业务,如商务拓展等,在这之中或有机会探索新的职业路向。

  另外,去年11月,生物製药企业阿斯利康宣布在港设立研发中心,徐家俊相信,未来生物科技在港的就业机会会增多。

  不过,袁小姐感慨香港的生命科学行业像是“在夹缝中生存”。她表示,香港有非常优秀的医学院、医院这些独特优势,吸引药企来港做试验,且于去年年底生效的“1+”新药审批机制亦大大缩短新药在港注册所需时间;但香港地方太小,很多项目会面临招不到病人的情况,“某些癌症100万人里才有两、三个,香港不足800万人,理论上目标病人可能10个都不到”。

  吁同学放眼整个大湾区发展

  香港教育大学协理副校长(研究)及生物与神经科学讲座教授翁建霖补充,科兴等生物科技公司前几年将很多资金投入生产新冠疫苗,疫情结束后他们“突然好像没有目标了”,难以回本,且紧张的地缘政治让跨国间合作变得更难。好在香港有大湾区作为依靠,现在很多试验可在大湾区进行,大湾区可提供丰富就业机会及可观薪资。在他看来,香港由于地方面积及人口等局限,未来生物科技的发展“不能只看香港,更要看整个大湾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