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大公民调/大公报民调访问31549人 8.1推垃圾收费?91.8%市民不支持

2024-05-21 04:02: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大公报》民调显示,超过九成人不支持于8月1日实施垃圾收费计划,并有逾七成五人认为应搁置计划。\大公报记者摄

  本港垃圾收费计划因准备不足,由4月1日押后至8月1日实施,仍然争议声不绝。垃圾收费计划何去何从?市民究竟如何看待这项关乎所有人的民生大事?

  为了掌握实情,大公报facebook于5月2日晚11时上载问卷调查,截至5月15日晚11时,共收到31549名市民回复,当中超过九成市民不支持8月1日实施垃圾收费计划,并建议先做好宣传教育,兴建焚化炉,为推行减废政策创造有利条件。有市民建议与大湾区城市协作,共建无废、美丽湾区。\大公报记者 李雅雯、杨州(文) 邓浩朗(图、视频)

  大公报fb问卷调查发出后,反应十分踊跃,结果显示,有28666人(91.8%)不支持政府8月1日推行垃圾收费,只有1561人(5%)支持如期落实,无意见的有997人(3%);有23840人(76.8%)认为政府应搁置垃圾收费计划,认为应该押后推行的有5819人(18.7%)。

  八成市民对指定袋功效存疑

  至于不应如期推行垃圾收费的原因,接近八成人表示对指定垃圾袋的功效存疑,也认为不环保;其余两大原因,分别是逾七成人认为回收设施不足,以及会增加日常开支,构成家庭负担;另有五成人表示对垃圾收费要求/分类回收仍一知半解。

  市民亦在问卷留言表达其他不支持垃圾收费计划的原因,包括没达到源头减废目标、厨余问题未解决、计划有很多灰色地带,难以执行、不适用于香港环境、未有足够宣传讲解分类回收工作、整体计划欠缺回收及其他配套、相信只会制造更多垃圾等等。另有市民指出,现时香港应该拚经济,推行垃圾收费计划会增加市民及商铺负担,阻碍经济发展,认为应回归初衷,推动环保,建议政府立例所有塑胶制品加入自动分解元素。

  对于垃圾收费规定用的“指定垃圾袋”,多达27343人(87.6%)认为对环保不起作用,只有1857人(6%)认为能起作用。问卷再深入了解市民对环保措施的意见,超过七成人认为要达到源头减废目标,政府除了垃圾收费外,应考虑其他措施推动环保。市民建议做好教育、宣传、兴建焚化炉、垃圾分类配套及用奖方法鼓励等等。而在提升市民回收意识的方法,74.6%市民认为政府应增加回收设施,加强宣传及教育。

  接受大公报fb问卷调查的市民中,超过八成(25875人)有垃圾分类及环保回收习惯,完全没有的只有2095人(6.7%)。不过,结果显示多达22615人(6%)表示家居附近的环保回收设施不足够,认为足够的只有6002人(6%)。

  为进一步了解市民认为环保回收设施如何不足,问卷设题“你将可回收垃圾,带往回收桶/站,需时多少?”结果显示13613人(43.8%)表示需约5至10分钟把可回收垃圾带到回收桶/站;需时11至20分钟的有8386人(27%),需时约21分钟或以上才可找到回收桶/站的亦有3479人(11.2%)。值得留意的是,多达5601人(18%)表示家居附近没有回收桶/站。

  区议员:反映回收设施不足

  “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自2005年起在全港所有公共屋邨设置回收箱及回收站,环保署亦在港九新界114个公共屋邨设置“智能厨余机”,惟成效不彰,大公报fb问卷调查显示有逾七成市民认为回收设施不足。

  接受问卷调查的市民,有54.8%来自公营房屋及有管理的大型私人屋苑,九龙城区议员吴宝强表示,调查结果反映回收设施仍不足够,屋邨虽有三色回收桶和厨余机,但数量不足,“最理想是每座都有一部厨余机,一座有数百户居民,现时屋邨只得一部,还未必是每个屋邨都有。”

  吴宝强续指出,回收知识仍未普及,很多居民不懂得使用厨余机,如贝壳、过硬或过大物料、过多水分的食物等都不宜放进厨余机,他认为政府仍需加强公众教育,并强化香港废物管理设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