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实事求是/学者:没有市民共识难以推行

2024-05-22 04:03: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市民大众对环保回收愈来愈积极,惟认为相关配套设施不足。

  中大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认为大公报fb问卷的结果,反映口讲环保跟真金白银支持环保是两回事,“问是否支持环保,可能九成人都支持,但是否愿意加电费去环保,好多人都不愿意加电费,问题是强迫市民买胶袋,而指定胶袋只有两成属环保回收物料,又不可以降解,不如立法禁止用胶袋,直接丢进落垃圾桶更环保!”

  有关部门指实施垃圾收费后预算每月垃圾收费开支约30元,庄太量说这只计算家居垃圾的开支,家居以外如餐饮业,餐厅都会把垃圾收费转嫁至消费者,实际用指定袋的成本可能达到政府估算的两倍至三倍。庄太量续指回收奖赏是鼓励性政策,但垃圾收费则是惩罚性政策:“市民会抗拒惩罚性,市民好关注垃圾袋费用,这笔钱政府会不会有指定用途?会不会引入更多生产商制造垃圾袋从而降低价格?执行上都係有难度。”庄认为没有市民共识,难以推行政策。

  从事回收工作20多年的环保协进会总干事邱荣光指出,市民大众对环保回收愈来愈积极,只是政府推出的垃圾收费不合时宜:“大家用钱都会紧张,一个月多花三、四十元买指定垃圾袋,对基层係百上加斤,所以反应会这么大。”邱续指出,政府增设的回收设施数量仍不足够,“港人个个都希望就脚贪方便,难道叫他们拿着可回收的垃圾乘车去回收点,根本无可能。”

  回收业:执行细节未厘清

  邱荣光指自垃圾收费引起广泛讨论后,协进会的回收站收到的回收物升近两倍,建议政府持续增设更多回收设施:“而家全港回收率三成,政府给了诱因,包括设施、奖励等,每年检视计划成效,如果回收率不上升或不达标,垃圾袋加价;如果升了,指定袋的价钱保持原价甚至降价。”

  香港再生资源总商会副会长刘榕标表示,计划原意是用者自付,惟操之过急,收费影响范围太大:“大家讨论垃圾收费都集中围绕家居垃圾,那政府、商业机构的垃圾又如何处理?”他认为尚有很多执行细节未厘清:“市民如购买雪柜,其附带的包装、发泡胶属用者自付还是生产者责任?当作垃圾处理还是商家上门收回?这些所涉费用都不少,但环保署有没有指引?难道好像官员所说用粉碎机粉碎这部分垃圾?”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