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经济政策/全球化退潮 维持竞争力成新课题

2024-05-15 04:03: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20年来,新加坡经济不断发展。图为新加坡港务集团(PSA)货柜码头。\网络图片

  李显龙在2004年接任新加坡总理时,国家刚走出SARS疫情,人均GDP约46664元。到了2023年,人均GDP已是当年的2.4倍,达到113779元。黄循财已经委任属于第三代领导团队的贸工部长颜金勇为副总理,外界普遍认为,在经济政策上将延续现有政策。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成本上升和不平等加剧,如何修补社会裂痕、维持竞争力成为黄循财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20年来,新加坡抓紧全球化机遇,与志同道合的经济伙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2004年至今,新加坡有将近20项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生效。新加坡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主席陈企业表示,如果当时没签下这些协定,等到保护主义抬头再来协商谈判就很困难了。

  前人力部长林瑞生认为,李显龙的亲科技和亲商政策,是新加坡维持竞争力的关键。黄循财在充满挑战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上任,被视为“思想开明的保守派”。新加坡学者陈庆珠称,现在的经济模式正在远离全球化,转向保护主义,“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领导者”。

  新加坡去年的整体生育率仅为0.97,远低于2.1的人口替代水平。面对持续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人口结构改变挑战,李显龙认为,必须引进外劳,引进外来人才,但要对人数有所控制。

  (《联合早报》、《金融时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