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香港科研有实力 国家支持机会多

2024-06-08 04:02: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嫦娥六号前日完成复杂的轨道对接,无人飞船将搭载所采集到的月背土壤样品返回地球。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探月壮举,尤其值得港人自豪的是,“香港智慧”在其中发挥了重要角色。回顾过去二十年,国家探索太空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而香港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角色越来越重要。事实说明,国家发展为香港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舞台,香港科研人员有实力、有能力创造更大的成绩,不仅为国家科研力量,也为自身突破提供助推力。展望不久后的将来,港产“载荷专家”遨游太空,港人“星际巡航”也将梦成真。

  香港理工大学科研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制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日前随嫦娥六号成功于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完成了全自动的表土采样及封装任务,预计样品6月25日将带返回地球。有别于之前其他国家以钻取及人手挖掘的方式采样,该装置配备封装系统以全自动多点方式采样,可以克服月背挖壤面对的种种困难,是此次计划成功的“功臣”之一。

  这已不是理大团队首次参与国家航天工程。过去二十年,这所大学参与了最少七次重要任务:2004年,为国家航天局设计防静电工作服。2013年,协助嫦娥三号拍摄月貌全景,为着陆区进行地形地貌分析。2015年,研发微型卫星平台及分离装置,支持长征六号“一箭20星”任务。2018年,研发多项先进技术,支援嫦娥四号登陆月背。2020年,监视天问一号火星着陆情况,为着陆区进行地形地貌分析与评估。2020年,协助嫦娥五号采集月壤样本,为着陆区进行地形地貌分析。

  香港科研人员的每一次参与,都是自身科研实力提升的机会,也是香港角色不断增强的体现。这也正正是国家支持香港的有力证明。如果没有这些参与机会,香港要想与美国或欧洲太空机构合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提升相关领域科研能力也无从谈起。正如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汝恒所表示,感谢国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并期盼未来与内地科研专家携手合作,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当然,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绝不仅仅是理工大学一所,香港其他大学如港大、中大、科大、城大等,共设有16间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在不同领域、不同范畴深度参与,发挥香港的独特作用。同时,国家近年推出多项措施支持香港融入国家科创发展体系,包括支持香港高水平科研机构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批准内地科研资金过境到香港使用,鼓励香港与内地产学研合作,支持香港科研青年到内地交流创业等,为香港科创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如今我国已成为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给香港创科发展带来历史机遇。可以说,今天的香港科研人员,发展舞台是前所未有的宽广,机会是前所未有的丰富。正因如此,香港各界要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对接,深度融入国家科创体系及发展大局,全面发挥“一国之利、两制之便”的优势,优化自身发展,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感扎实加快国际创科中心建设,并以自身所长贡献国家所需。

  理大科研团队负责人容启亮说得好,他们用实际行动向香港年轻人证明:“只要你积极地以知识装备自己,学以致用,朝着目标进发,即便现在看来前途渺茫,但国家的科技发展总会给予你机会,有朝一日,也许你真的能实现‘星际巡航’,甚至去到更远的地方。”难道不是吗,首位来自香港的“载荷专家”即将产生,浩瀚宇宙正等待香港人去探索,开创更光明的未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