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一连三日辩论施政报告致谢动议。“致谢”是立法会传统,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这是立法会就施政报告进行深入讨论、助力落实各项政策的过程,体现的是行政立法良性互动,进一步凝神聚力,推动香港由治及兴。
上月16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了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报告以“齐改革同发展 惠民生建未来”为主题,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并就巩固香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三大传统中心地位、发展创科产业作出一系列部署,例如成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设立香港海运港口发展局、推动高增值海运服务业、试行低空经济、推动第三个“InnoHK创新香港发展平台”等,不少政策是前所未有,而改革是整份报告的主旋律。
施政报告发表后,获各界高度评价。各项民调结果显示,支持率由六成半至七成八不等,反映这是一份接地气、能落实、有大局观、得到民意认同的施政报告。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特区政府迅速行动。例如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特区官员纷纷前往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访问。李家超昨日启程前往秘鲁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有助香港开拓南美市场。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取得不少新进展,有时一日之间就有多个活动举行、多项政策出台。
在昨日的立法会上,议员对施政报告给予高度评价。有议员指出,施政报告体现政府锐意改革,进取有为,全面回应社会各界的诉求,其中在经济发展方面着墨甚多,除了用好传统产业优势,香港更需要优化人才环境,将香港发展成国际高端人才高地。施政报告还推出优化居屋分配机制、为㓥房制定合格标准等措施,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基层,更好地推动社会和谐。
有议员表示,认同施政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亦要与世界接轨,但不局限于欧美市场,要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特区政府推动香港与中东市场的联系,重启伊斯兰金融等,都是很好的开始。还有议员表示,过去三年来,特区政府改变了以往积极不干预的施政理念,以产业政策为突破点,发展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并取得一定成绩。
在百年大变局之下,香港目前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而机遇大于挑战。在“爱国者治港”之下,行政立法良性互动,这对特区政府抓住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契机,发挥好香港“一国两制”的优势,落实施政报告中的各项改革举措大有助益。正如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指出,今日之世界非昨日之世界,香港发展不能仅靠传统优势“一招鲜,吃遍天”,必须锐意改革,主动作为,在变局中打开香港新天地。
落实施政报告既需要行政立法充分配合,亦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共襄盛举。工商界和企业家是香港的建设者、贡献者、受益者,而不是旁观者。以发展创科为例,特区政府推出政策规划,具体怎么做需要工商界发挥主力军作用。再如香港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多元文化、优美海滨和大量离岛,只有工商界积极参与,才能让“无处不旅游”变成事实。
说到底,建设美好香港需要群策群力,推动改革举措离不开众志成城。特区政府落实施政报告,做好为民服务,这本来是应尽之责。立法会致谢动议充分反映了香港民心民意,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讨论,凝聚共识,进一步完善政策并助力政策的落实,在推动由治及兴的过程中,让香港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更好发挥作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