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重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王 鹤

2021-05-16 04:23: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上海译文出版社)以魔力攫住我,至今还记得多年前初次读到时的激动。之前以为,成长和成熟便是寻求解脱的过程,每一次顿悟,都意味着卸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昆德拉看似矛盾的“不能承受之轻”,有如醍醐灌顶──重未必就不轻,轻也不见得就不重,此中微妙,耐人寻味。

  一九八四年於法国问世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起初译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讲述知识分子在布拉格之春前后的命运转折、心路历程。特丽莎与托马斯的婚姻状况,固然与捷克被苏联佔领的时势、与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载沉载浮的命运相关。但他们的关係,还是更多地从政治以外的方面显露出複杂内涵。托马斯、特丽莎的游移或疑虑、放纵或依恋、软弱或强劲、嫉妒或感激、难以把握对方的痛楚与实际上自有把握的笃定……几乎涵盖了两性关係中所有甜蜜、丰满与敏感、尖锐、伤悲的部分。每种对立的心绪或进退两难的境遇,都是模棱两可或对应转换的,像轻和重的辨证关係一样,难以找到绝对的答案,也无法逃避矛盾。爱情与背叛、自由与归属感、偶然与命运、事业成就与身心解脱……曾经让托马斯、特丽莎和萨宾娜等纠缠不清的困局,无论在怎样的国情下,都会横亙在男人女人面前,含混模糊,又密实纠结,过去、当下或将来的人们,都无法快刀斩乱麻地决断。这,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些终极的追问吧。

  看到昆德拉议论爱情的六个偶然、看到几对恋人的不同结局……重温那些依然熟悉或已经模糊的文字,甚至比多年前阅读时更受触动。是为那六个偶然中包含的神秘与宿命?还是为两性关係的胶着与疏离?那种积澱过的欣慰感激、似有若无的伤感无助、恰到好处的克制隐忍,有着中年人的从容、无奈和旷达,让人时而空茫时而豁达。重新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出了更多透彻镇定与清寂悲凉。

点击排行